醫療常識★疫苗副作用引疑慮 家醫師、營養師聯手 揭疫苗施打三寶

AZ疫苗、莫德納疫苗開放施打後,因擔心引發血栓、心肌炎等副作用,降低不少民眾施打意願,使得疫苗施打相關話題備受關注,網路上更有不少關於疫苗施打教戰手則。家醫師陳欣湄及營養師宋明樺在《健康2.0》YouTube頻道《明欣醫聊事》單元中,針對網路上的傳聞一一釋疑。陳欣湄建議疫苗施打後,須備妥施打三寶,「水、體溫計、醫生開的備用藥物」。影片上線後,陳欣湄收到眾多網友對AZ疫苗引發血栓的提問,陳欣湄提醒,當施打疫苗4天到1個月內,出現「頭痛」、「持續性腹痛」或「皮膚出現自發性血點」等類似血栓副作用症狀,就需趕緊就醫、並告知醫師接種疫苗史。

對於網路上流傳許多緩解疫苗副作用的方法,像是「先吃退燒藥」、「大量攝取維他命C」、「少吃精緻醣類」,陳欣湄也分享遇過的相關個案。一名約7、80歲的伯伯,打完疫苗後直呼:「阿公肚子很餓」,詢問才知道伯伯家人怕澱粉會影響疫苗的作用,連續三天不讓伯伯碰澱粉,只吃菜跟肉。陳欣湄表示,澱粉為人體一天所需,「打疫苗前比較不建議的其實是炸物、精緻蛋糕餅乾」。維他命C是維持免疫功能的重要微量營養素,施打疫苗前是否需「大量攝取維他命C」,宋明樺解釋,維他命C具有抗氧化、抗發炎的功用,但只會在人體內保留3到6小時,「目前沒有相關的研究證實,維他命C可直接降低或預防副作用」。

有些民眾會在施打疫苗前先吃退燒藥,陳欣湄也不鼓勵此做法。她進一步解釋,退燒藥有降發炎止熱類型,像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疫苗施打的前後盡量不要使用,避免可能減弱免疫反應,導致疫苗效果降低。如無降發炎作用的像普拿疼,則較適合施打疫苗後出現發燒症狀服用,但仍建議使用前先向醫生諮詢。此外,當出現發燒症狀,身體水分也會跟著流失,陳欣湄提醒,「水、體溫計、醫生開的備用藥物」是疫苗施打後的三寶。施打疫苗後,多喝水保持身體調節功能,並觀察體溫變化,才能避免錯失使用退燒藥的機會點。

疫苗副作用引疑慮 家醫師 營養師聯手 揭疫苗施打三寶圖/TVBS提供

針對AZ疫苗可能引發的血栓副作用,讓民眾人心惶惶,各種相關提問也塞爆陳欣湄的粉專私訊。陳欣湄為此特地在粉專發文解釋,打完疫苗的4到1個月內有機會產生血栓風險,建議觀察症狀包括:當血栓出現在腦可能會造成異常的頭痛,出現在肚子會覺得異常的腹痛,出現在肺部就會產生異常胸悶,出現在腿部就可能會異常的腫脹跟疼痛感,有時候會合併血小板低下,沒來由的持續出現瘀青。陳欣湄提醒,施打疫苗後的4天或1個月如出現以上症狀,就必須特別小心,盡快就醫告知醫生疫苗史,只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其實不需太過擔心。要了解更多「新冠肺炎」的相關內容,請鎖定TVBS 56頻道《健康2.0》,或訂閱《健康2.0》YT頻道,《健康2.0》也全新推出《健康2.0 APP》,網羅熱門健康議題,各式健康資訊一手掌握。

疫苗副作用引疑慮 家醫師 營養師聯手 揭疫苗施打三寶

圖/TVBS提供

《健康2.0》害怕 血栓 疫苗副作用 ?! 施打前後可以這樣做!

相關推薦

跌倒、撞到,皮膚「黑青」時該如何處理?到底應該先冰敷還是先熱敷?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表示,跌倒撞擊時,若皮膚出現瘀青血腫的「黑青」現象,建議第一時間可先冰敷,幫助組織收縮、消腫,待患處紅腫熱痛症狀消退後再開始熱敷幫助瘀血散開,一般而言約一週即可消退。  跌倒、大力撞擊時,若皮膚表面沒有破皮、傷口,皮下...

閱讀詳情 »

夏日來臨,慎防蚊蟲叮咬恐致病菌感染!新光醫院家醫科胡念之醫師表示,預防日本腦炎仍是以接種疫苗最為有效;然而,也不能忽略環境衛生的重要性,避免環境積水孳生病媒蚊,若臨近豬舍、水稻田等高風險環境時,一定要留心蚊蟲叮咬問題,才能保障自己的健康!  夏日蚊蟲出籠,想避開日本腦炎的威脅,應留意以下幾點事項: ...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琪拉編譯 科學在近幾年進步迅速,甚至可以透過抽血,便能預知孕婦的預產期以及趁早預知孕婦是否處於早產的高風險中。 這項研究是由史丹福大學史蒂芬奎克實驗室的頂尖科學家所做的研究,這項研究仍在早期階段,因為只有少部分的孕婦參與。但是經由針對這些受試者的驗血資料,科學家表示最終可以提供一個...

閱讀詳情 »

衛福部日前公布106年十大癌症死因順位,排名大致與去年相同,但106年子宮頸癌死亡率超過卵巢癌,再度擠進十大癌症死因末位。  106 年十大癌症死因順位依序為:第一名:氣管、支氣管和肺癌(死亡率:每十萬人口 39.2 人)第二名:肝和肝內膽管癌(死亡率:每十萬人口 35.7 人)第三名:結腸、直腸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