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疼痛如影隨形好不了? 醫師解析治療選擇

疼痛如影隨形好不了? 醫師解析治療選擇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47歲的王先生因左胸、左肩劇烈疼痛已2個月,夜間尤勝,總要到日上三竿才能小睡片刻,但不久又會被痛醒,翻身、移動左手時更是痛徹心扉,進而由家人陪同前往醫院求診。其實王先生在就診半年前,因食道癌合併左頸、肩、肺等多處轉移,接受手術、化療及放療,雖每4小時口服30毫克嗎啡以控制疼痛,可惜效果不彰,並合併嚴重的噁心嘔吐,來診時更已有一週未解大便。

腦脊髓相關病症 治療選擇多元 

成大醫院疼痛科主任林中仁醫師表示,藥物治療腦脊髓相關病症,除了使用口服、肌肉注射、靜脈注射外,還有脊髓內輸注。其中,靜脈注射、肌肉注射需經過血液系統,口服則經過消化系統再血液系統,最終到達標的的藥物不多;而脊髓內輸注幫浦可直接將藥物打入脊髓腔,大多數藥物與標的受體結合,因此低劑量的藥物就有效果,全身性副作用也因此減少。

脊髓內輸注幫浦療法 助疼痛控制、減少副作用

對於頑固性疼痛、頑固性肢體痙攣、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或腦脊髓癌症的疼痛,幾經藥物控制不了,可以考慮「脊髓內輸注幫浦」療法,是一種新的選擇。

林中仁醫師說明,脊髓內輸注幫浦系統,由第三、四腰椎間隙放入導管,經由皮下連接位於腹部的幫浦,由體外的程控儀調整用法、用量;補充藥物時也不需麻醉,可以細針紮入幫浦儲藥槽,抽出舊藥物,注入新藥物即可完成。

脊髓內嗎啡需要量少 呼吸功能較自控式止痛優

林中仁醫師指出,脊髓內輸注比起口服或靜脈注射,只需低藥物濃度,就能有效緩解疼痛,而且有較低的頭暈、噁心、呼吸抑制等副作用。以自控式止痛和脊髓內嗎啡為例,假設自控式止痛需要用1毫克的嗎啡,可維持1-3小時,脊髓內嗎啡則只需要0.01毫克,有效時間則可達12-24小時;比起口服用藥,脊髓內嗎啡甚至只需要用到1/300的藥物濃度,因此藥物引起的副作用會比較少。研究也指出,脊髓內嗎啡的疼痛治療比自控式止痛能有更好的呼吸功能。

【延伸閱讀】

混酒才容易醉?杜絕酒駕! 掌握酒精攝取量是關鍵

心肌梗塞裝支架可一勞永逸?  醫:「雙重抗血小板療法」防復發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44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5)日表示,「COVID-19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第2輪共計約94.1萬人已完成預約接種,將自明(16)日起開始施打,請民眾攜帶健保卡,如為第2劑接種者,亦請攜帶接種紀錄卡,於預約時間準時至預約地點接種疫苗。 如民眾錯過預約時段,可於...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東京奧運將在7月23日開啟,行政院政委唐鳳感謝日本3度捐贈牛津AZ疫苗,將親自前往日本,所有中華台北團員出發前,都要有3次PCR陰性證明,回國後完成2劑疫苗接種者,可14天加強版居家檢疫。 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奧運團選手與隨行人員已有90%,完整接種2劑新冠疫...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少見缺席下午記者會,今(15)日下午前往桃園機場迎接3批來台灣新冠疫苗,分別為日本贈台97萬劑與56萬自購泰國輸台牛津AZ疫苗,及36萬劑自購由盧森堡生產的莫德納疫苗。 陳時中在桃園機場公開說,日本贈與台灣3批牛津AZ疫苗,總共有33...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根據《LIFE生活網》報導,上任滿2個月的華視新聞台台長陳雅琳首次接受平面與網路媒體聯訪,被問及新聞台因應疫情的措施,台長陳雅琳表示公司特別安排了3個新聞辦公室,員工彼此錯開工作以備疫情不時之需,她說:「為了防疫安全,有的同事我都還沒有見過,都會透過晚上下班的時間去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