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病毒性腸胃炎春天高峰期 嬰幼兒慎防輪狀病毒

病毒性腸胃炎春天高峰期 嬰幼兒慎防輪狀病毒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一名出生5個多月的男寶寶,因未接種疫苗而感染輪狀病毒,到急診時已劇烈嘔吐並合併發高燒,家長非常焦急,醫師立刻安排住院施打點滴。樹林惠生婦幼小兒科主任廖宜新醫師表示,造成今年大流行的病毒性腸胃炎以諾羅病毒、輪狀病毒居多,少數為腺病毒,這波感染高峰恐還會出現。家長們務必提高警覺,尤其好發於幼兒的輪狀病毒腸胃炎,一旦感染,症狀特別嚴重,建議新生兒在出生2個月開始口服輪狀病毒疫苗,以降低因感染必須急診甚至住院的風險。

輪狀病毒好發於嬰幼兒,年紀越小得到,症狀越嚴重,感染後會嘔吐持續1~2天,容易發高燒,之後開始厲害的水瀉約一星期,嚴重時可能一天拉10次以上,進而造成脫水,電解質流失,再者還可能出現抽筋(痙攣),若有合併高燒屬於熱性痙攣;沒發燒時出現抽筋,則屬於非熱性痙攣。廖主任提醒,若出現非熱性痙攣,須注意腦部併發症的發生,必須當急症處置,最好住院觀察,並做腦部掃瞄檢查。

家長要注意,孩子感染輪狀病毒經過一般門診治療後,若症狀越來越厲害,甚至出現昏睡、意識不清,嬰幼兒囟門(嬰兒前額接近頭頂柔軟跳動的部位)有凹陷、皮膚變得較乾,需趕緊送急診,必要時住院接受點滴治療。

全球每年因感染輪狀病毒死亡的兒童高達50~70萬名,台灣由於醫療進步和就醫方便,因此引發嚴重併發症的機會較少。治療輪狀病毒腸胃炎並無特效藥,只能補充電解質、水份,給予止吐藥物進行症狀治療,並配合清淡飲食,而最有效的預防方式就是及早接種疫苗。若是沒有接種疫苗,一旦嚴重感染就必須住院,除了孩子受罪,家長也要請假照顧,付出的時間及費用反而更多。

輪狀病毒口服疫苗保護力可持續多年,新生兒出生2個月就可口服第一劑,出生8個月前完成所有劑數,且配合五合一疫苗接種時間,不會有忘記接種的問題。口服疫苗上市後,幼兒因感染輪狀病毒而急診、住院的案例有明顯減少,有接種的幼兒,幾乎能避免因感染而住院的機會。而針對腸胃炎相關的非熱性痙攣,根據美國最新的研究證據顯示,完整接種三劑輪狀病毒疫苗,可使全國幼兒一整年癲癇/非熱性痙攣發作需要住院及急診照護的風險減少18-21%。廖主任表示,讓寶寶接種口服輪狀疫苗,除了降低住院率之外,也可以間接預防腦部急性症狀。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0942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方盈絜報導)高血壓控制不好,易得腎臟病,腎臟病患者也容易有高血壓,營養師提醒,患者除了依照醫師指示按時服藥外,平時更要留意健康飲食及規律運動,才能有助身體健康。 大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黃振森醫師表示,高血壓的危險因子包括肥胖、抽菸、高血糖、家族史及腎臟病,而高血壓若是控制不好,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女性醫護人員工作時間長,又擔心意外懷孕攪局,需要一個彈性又長效的避孕工具。婦產科醫師張建玫表示,過去女性醫護人員除了口服避孕藥外,只能選擇裝傳統含銅避孕器。不過,最近三年型子宮內投藥系統(IUS)上市,吸引不少年輕女性醫護人員興趣,紛紛詢問及要求裝這個新的長效避孕工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一名70多歲的婦人被推進急診室,陪伴在旁的是她的先生及兒子,老先生慌張地看著老伴,兒子描述著母親近日情緒不穩及失眠的情形,自責未預防母親刻意吞服過量安眠藥。 時節逐漸入秋,大地蕭條的景色容易使人觸景生情,特別是遇到不如意的事,就更易導致心情憂鬱,甚至有自殺意念及行為。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寶寶的平安健康出生及成長,是為人父母最大的盼望。育有一個9個月大寶寶的媽媽最近發現,寶寶聽力與發音似乎有些問題,當家人在跟孩子玩躲貓貓或叫他名字時,總是不太有反應。在兒童健檢後才發現寶寶確實有聽力問題,甚至導致寶寶發音產生障礙。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院長、小兒科醫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