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睡覺綁手、洗澡如刀割 「異膚男」2年換8份工作

睡覺綁手 洗澡如刀割 「異膚男」2年換8份工作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26歲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小城」(化名),發病時體無完膚,皮膚痛如刀割,每次脫衣服就像被撕下一片皮膚,即使艱困畢業後面對夢想的第一份正職工作,也因為疾病發作不得不抱遺憾離職,並在後續2年間連換8份短期工。目前正接受治療的他期待,有效的時間可以維持更久,進而穩定工作。台灣最新一份針對就業中異位性皮膚炎病友的調查顯示,約9成病友工作表現受到影響,且約1/3病友因近期曾因病情須請假就醫,而造成每年約68億元國家生產力的損失。

異位性皮膚炎恐削弱「國家生產力」

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理事長暨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且容易復發的發炎性皮膚病,發病時奇癢難耐,甚至用「癢到骨頭裡」來形容,而且越是搔抓,癢感越發嚴重,還可能增加睡眠障礙、憂鬱和輕生等精神問題、肥胖與心血管疾病、感染等風險,甚至衝擊整體社會經濟。

台大研究團隊去年發表一份針對就業中異位性皮膚炎病友的調查研究,顯示92.5%病友日常生活會因疾病受到影響,88.5%病友工作能力受影響,且約1/3病友表示近期曾因異位性皮膚炎而必須請假。而且,隨著異位性皮膚炎病情越嚴重,工作和生活能力受影響的比例也越高。

朱家瑜理事長表示,異位性皮膚炎病友若能早期診斷和治療,不但有助控制病情、延緩病程進展,穩定控制也有機會降低對社會與經濟的衝擊,讓病友發揮所長,成為社會的中堅份子,希望病友耐心地接受治療,政府也可以多給予關懷和照顧。

病灶面積、生活功能 為評估嚴重度的指標

在治療上,異位性皮膚炎用藥與疾病嚴重度息息相關。新北市立土城醫院皮膚科科主任楊靜宜指出,異位性皮膚炎的嚴重程度,目前臨床多採「EASI評分標準」,依據皮膚紅腫、抓痕、苔癬化等症狀的分布面積,劃分為3個等級,EASI評分0-6,屬於「輕度」;7-19分屬於「中度」;20-72分則為「重度」。除了病灶面積,近年研究也將「生活品質」與「功能性」的影響列為參考指標。美國2018年專家共識提到,異位性皮膚炎病灶侵犯手、腳和頭頸部,同時影響生活品質和功能,也屬於中重度病程。

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反覆發作機率高,約6成成人病友儘管接受治療仍無法妥善控制疾病。這是因為人的免疫系統有Th1和Th2兩種細胞反應,兩者互相拮抗,當Th2過度反應,壓制了Th1原本對抗病毒和細菌的免疫力,就會導致異位性皮膚炎病友本就脆弱的皮脂膜,變得更容易發炎、破皮感染。嚴重時,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大量堆積,甚至容易加重發炎,導致虛弱需住院治療。

標靶治療新趨勢 長期安全緩解為目標

對此,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病友的標靶治療顯得格外重要。目前健保給付的治療藥物種類多,除了類固醇、口服免疫抑制劑,目前也有生物製劑納入給付。其中口服免疫抑制劑,楊靜宜主任表示,中重度病友使用的療效臨床觀察約4-5成,提醒病友多注意因免疫功能受抑制而產生感染的情況。如果要達到預期療效,可能需高劑量服用,同時注意副作用風險,並定期監測肝腎功能,長期使用者則須要與醫師討論是否有其他風險。

相較之下,楊靜宜主任建議中重度病友也考慮生物製劑等標靶治療藥物,生物製劑可以更精準作用於標的,相對的副作用發生率較低,另一方面也能平衡Th1和Th2免疫力,讓受損的皮膚角質細胞有機會再長好,進而提升屏障功能,達到長期安全緩解的目標。

【延伸閱讀】

異位性皮膚炎健保給付難申請? 健保署回應:已納入討論

一下脫屑乾皮 一下水泡發紅 「手部濕疹」模樣百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53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路跑是相當方便進行的一項運動,正確的跑步方式,對於維持體態和身心健康都有正面的助益;因此,也時常有許多團體、網站積極推廣訓練和運動防護等知識,但運動前該不該吃東西?運動後又該怎麼吃才能恢復體力?路跑前後究竟該怎麼吃呢?路跑前飲食 不一定要加滿油再上路長庚醫院復健科王思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根據102-105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20歲以上國人高血脂的盛行率高達22.8%,即每五人就有一人血脂指數超標,高血脂症儼然成為國病之一。但根據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最新高血脂治療認知問卷調查》結果發現,有逾半數經確診之高血脂症病人未曾接受治療,即使接受治...

閱讀詳情 »

乳癌殺傷力非常大!乳癌不僅是女性癌症發生第一名,每一年新增人數1萬2千名,甚至比肺癌、肝癌新增人數還要多,乳癌已經躍升為單一性別、單一器官罹患人數最多的癌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初期症狀不明顯,直到癌細胞侵害皮膚,出現潰瘍,甚至已經轉移到肝臟、肺臟、骨頭才到院檢查,一經診斷確診為乳癌晚期的人數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罹患肺癌的53歲陳先生(匿名),因為接受傳統化療出現嚴重噁心、嘔吐反應,讓他飽受折磨,每次副作用稍微緩解後,卻又要再次接受化療,預期心理讓他擔心受怕,陷入焦慮不安;直到改用新一代化療藥物,副作用大幅改善,才讓他情緒好轉,不再視治療為畏途。 治療副作用大 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