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痘痘藥怎麼擦才有用?食藥署解析常見3大類產品

痘痘藥怎麼擦才有用?食藥署解析常見3大類產品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夏季來臨,每當日曬、汗水、高溫及濕氣刺激皮膚時,容易造成皮脂腺分泌旺盛。此時,若無法順利排出,則會使毛囊或皮脂腺阻塞,產生發炎反應,進而紅腫;若又發生痤瘡桿菌感染,則會使病灶化膿,嚴重甚至會造成蜂窩性組織炎。

為了幫助民眾抗痘,食藥署整理出三大類預防面皰或治療痤瘡的相關產品:

第一類抗痘類化粧品 出現紅腫痛應停止

市售常見宣稱可治痘、預防面皰的特定用途化粧品,主要成分為硫磺(Sulfur)或水楊酸(salicylic acid),兩種皆具刺激性,使用後若出現紅、腫、痛的情形,則要暫停使用,並諮詢皮膚科醫師尋求協助。

第二類藥局購買的外用指示藥品 應於晚上少量塗患處

民眾可於藥局諮詢醫藥專業人員,並依指示使用含過氧化苯(Benzoyl peroxide)及A酸(如濃度不超過0.1%之Tretinoin)的外用指示藥品。

食藥署指出,過氧化苯及A酸可減少痤瘡桿菌增生,但因刺激性較大,且對光反應劇烈,建議於晚上且少量塗於患處;常見副作用為脫皮、發紅及輕微刺痛,通常使用數日後可緩解。

第三類醫師開立的口服處方藥品 勿擅自停藥

常見的有口服A酸及口服抗生素,其中口服A酸可能具致畸胎性、口服抗生素可能造成抗藥性,因此都必須由醫師開立處方並遵循醫囑,切勿擅自停藥。

預防痤瘡找上門 這些習慣很重要

食藥署提醒,購買時請選擇具我國藥品或特定用途化粧品許可證之產品,並依照說明書、仿單或醫囑使用,切勿聽信偏方;病症消除後,保持規律的生活、良好的飲食習慣及適度的皮膚清潔,才能有效預防痤瘡再次找上門。

【延伸閱讀】

疫情來襲,心房顫動病友護心七大招

試管嬰兒補助新上路 各式疑問醫次搞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67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全球COVID-19(武漢肺炎)死亡人數不斷攀升,台灣也出現第1例死亡個案。同時更令人擔憂的是,目前國內已出現2例無症狀感染者。對此,台灣大學副校長、衛福部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台北區指揮官張上淳表示,陸續出現無症狀感染者,難以繼續圍堵,此時,減災就變成必要政策,盡量將傷害...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在這波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影響下,街頭幾乎人人戴口罩,藥局前排滿購買人群。然而,口罩雖阻擋空氣的病毒,是否有想過病毒其實是從雙手進入身體?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2016年研究發現,大部分人每小時不自主會摸臉約23次,如果手沒有徹底洗...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2020台日再生醫學與細胞治療高峰會,日前在台北榮總舉行,院長張德明親自主持開幕儀式。總統府國策顧問,同時也是台灣日本科技交流協會主委的何美玥女士出席見證高峰論壇的歷史性時刻;日本方面則由「公益財團法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首席代表星野光明Hoshino Mit...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台灣人口老化,神經退化性疾病患者逐年增加,中研院、中國醫藥大學、台大醫院組成研究團隊,成功破解漸凍人罹病至治療之謎。他們發現GPx7為導致神經退化性疾病的基因,給予病鼠特殊抑制劑,運動能力明顯變好。   一般來講,常見神經退化性疾病包括了巴金森氏症、阿茲海默...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