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痛風發作可能引發多種併發症 新一代藥物可望改善症狀

痛風發作可能引發多種併發症 新一代藥物可望改善症狀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對很多人來說,痛風發作是相當難忘的經驗,原本活動自如的關節,可能在一覺醒來之後就腫脹、發熱,伴隨而來的劇痛更是讓人舉步維艱、痛苦不堪。


痛風的表現可能相當戲劇化,但這其實是種慢性病,需要長期的藥物控制。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吳建興主任指出,痛風的原因是「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血液中尿酸濃度過高,會逐漸在關節或周圍組織形成尿酸結晶,尿酸結晶可能導致發炎,使關節出現紅、腫、熱、痛。


「痛風性關節炎常在晚上與清晨發作,而且在24小時內到達最痛的程度。容易發生在腳拇趾的關節,患者可能會痛到無法走路,甚至腫到沒有辦法穿鞋。」吳建興主任說,「痛風性關節炎可能持續幾天,也可能長達2個禮拜。」


導致高尿酸血症的原因很多,較常見的原因是身體排除尿酸有問題, 例如:脫水、高血壓、腎臟病、肥胖, 鉛中毒等狀況。有些狀況則是身體製造過多的尿酸,例如:攝取較多高普林或果糖的食物,以及肥胖、高血脂、過量飲酒等。


痛風發作可能引發多種併發症 新一代藥物可望改善症狀

▲痛風的表現可能相當戲劇化,但這其實是種慢性病,需要長期的藥物控制。(圖/照護線上提供)


尿酸超標時,患者往往沒有明顯症狀,所以容易輕忽高尿酸血症的危害,吳建興主任解釋,痛風的病程可分為幾個階段,無症狀期、急性期、間段期、慢性期。


高尿酸血症通常會經過一段很長時間的無症狀期(asymptomatic hyperuricemia),必須抽血檢驗才會發現尿酸過高。直到有一天尿酸結晶造成關節發炎、腫脹、疼痛,進入急性期(acute gouty arthritis )。


經過治療後,關節疼痛會緩解,屬於間段期(intercritical gout)。倘若沒有好好控制讓尿酸達標,痛風將反覆發作,發作的頻率會增加,持續的時間也會拉長。


隨著尿酸結晶越積越多,痛風終將進入慢性期(chronic tophaceous gout),患者平時便會持續感到疼痛,發作的時候更是劇痛難耐。大量堆積的尿酸結晶,會形成痛風石,讓關節長期發炎、甚至變形。


痛風發作可能引發多種併發症 新一代藥物可望改善症狀

▲痛風的病程可分為幾個階段,無症狀期、急性期、間段期、慢性期。(圖/照護線上提供)


痛風石常出現在關節附近,摸起來軟軟的,流出來的時候像粉筆渣。「痛風石非常麻煩,可能妨礙關節活動、影響工作。」吳建興主任回憶,「曾經有位患者的痛風石出現在手腕,漸漸壓迫到腕隧道裡的神經,而演變成腕隧道症候群,讓他的手又麻又痛,非常困擾。」


尿酸控制達標,預防器官受害!


尿酸超標除了會引發痛風性關節炎外,還會對身體各個器官造成危害,吳建興主任分析,由於高尿酸血症會引起全身性發炎反應,在不知不覺中導致器官病變,進而出現多種併發症,例如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心血管疾病皆是常見的共病。


我們的身體主要是透過腎臟排除尿酸,當尿酸超標時,尿酸鹽結晶可能沉積在腎臟裡,導致腎臟病變;當痛風性關節炎發作時,患者往往會透過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來緩解症狀,但頻繁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亦可能影響腎臟功能。


吳建興主任說,「如果患者的腎臟功能很差,又因為痛風經常發作,而持續吃消炎止痛藥,可能就會讓腎臟功能惡化到需要洗腎的地步。」


假使經過飲食控制,患者的尿酸依舊超標,痛風1年發作超過2次,就必須要介入降尿酸藥物的治療。吳建興主任解釋,高尿酸血症的治療可以透過不同的機轉,包括促進尿酸排除或減少尿酸生成。


促進尿酸排除的藥物可以促使尿酸由腎臟排除,但在腎臟功能較差的患者,便無法發揮效果。


痛風發作可能引發多種併發症 新一代藥物可望改善症狀

▲及早治療痛風是很重要的觀念。(圖/照護線上提供)


減少尿酸生成的藥物已使用多年,傳統藥物可以降尿酸,吳建興主任說,「某些特殊體質的患者在服藥後可能產生嚴重過敏反應,稱為史帝芬強生症候群(Steven-Johnson Syndrome,SJS),皮膚會潰爛,可能導致殘疾甚至死亡。開立藥物前,建議先進行HLA-B 5801基因檢測,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的機會。」


新一代降尿酸藥物較不會出現嚴重過敏反應,能有效降尿酸,即使是腎臟功能較差的患者也可以使用,而且有助消除痛風石。


「曾經有位患者的痛風石很大,大到沒辦法穿鞋,而且經常腫脹、感染。因為疏於照顧,來到門診的時候,腳都快爛掉了。」吳建興主任分享,「我們很用心幫他換藥、治療感染,並積極控制尿酸。因為患者腎臟功能較差,他使用新一代降尿酸藥物,經過一段時間後,尿酸順利降到6 mg/dL以下,痛風較少發作,痛風石也漸漸變小,關節活動度變好,且能夠穿較大的鞋,患者的生活品質改善許多。」


「及早治療痛風是很重要的觀念,如果抽血發現尿酸超標時,應該請醫師評估,看看有沒有出現其他共病,並考慮使用藥物控制尿酸。」吳建興主任說,「把尿酸控制好,不只能減少痛風性關節炎發作的機會,還能預防未來產生更嚴重的腎臟病變、心血管疾病、中風等問題。」


貼心小提醒


抽血檢驗發現尿酸過高時,要嘗試找出尿酸過高的原因,吳建興主任提醒,如果有痛風發作的經驗,千萬別以為只要吃止痛藥,不痛就好。因為尿酸超標對身體的危害,不單只有關節,還與腎臟病、心血管疾病、中風等多種共病有關。


高尿酸與高血壓、高血糖等慢性病相同,需要做好飲食控制,並規則服藥,好好與醫師配合,才能降低各種急性、慢性的健康危害!


【本文由「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出處:痛風發作,腫到沒辦法穿鞋!治療高尿酸減少併發症,腎臟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更多NOW健康報導
▸C肝追蹤莫輕忽!八旬肝癌嬤難動刀 標靶藥物成契機
▸耳鳴與糖尿病有關? 每10名耳鳴患者就有1人是糖尿病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國民健康署調查發現,國內20歲以上的成人,每10位就有1名患有慢性腎臟病,46%的糖尿病患者同時罹患慢性腎臟病,其中更有25%已經進入了末期腎臟病前期,國人洗腎的盛行率及發生率高居全世界前兩名。基隆市衛生局表示,腎臟是沉默的器官,慢性腎臟病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並不容易發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南投縣政府衛生局發現,高達18.1%民眾不清楚止痛藥的使用以及應該服用的藥物,僅4.3%民眾服用感冒糖漿飲用劑量會看藥品標示服用;由此可見,民眾在使用止痛藥、感冒藥時,仍然有些常見的錯誤觀念,用藥安全的認知尚有待加強。根據南投縣政府衛生局調查發現,疼痛時一次喝一瓶藥水或糖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夏秋交際時期,天氣不穩、早晚溫差變化大,是氣喘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好發時機!為此,台灣氣喘學會與台灣慢性阻塞性肺病學會,特地選在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世界日當天,於台北榮民總醫院舉辦衛教宣導活動,希望能藉此降低氣喘與COPD患者惡化的機率。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呼吸感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台灣聯合醫學會今明兩天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第106屆總會暨「2013台灣醫學週學術演講會」;衛生福利部部長邱文達在開幕典禮致詞時強調,整合衛生醫療資源與社會福利資源,建構以全人為中心的健康福利體系,是衛生福利部當前最重要的任務。邱文達指出,衛生與福利業務的整合有五項重點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