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瘋賞櫻掀春遊「暴走」潮!足底筋膜炎患者增足醫專家籲別輕忽筋膜退化風險

記者 陳家珍/台北報導

全民瘋賞櫻,今年因為疫情無法出國,踏青健行兼欣賞櫻花綻放美景成為民眾春遊的首選,殊不知路上塞車就耗掉好幾小時,熱門的賞櫻熱點更是被人潮擠爆,排隊合影留念的景象隨處可見。民眾「暴走」欣賞美景,因足底筋膜炎而就醫的患者也明顯增加。阿瘦足醫健康中心團隊提醒,由於塞車時雙腳長時間處在低活動量的狀態,和下車後立刻四處走動的高活動量形成落差,有時又要停留在景點處等待拍照,若在斜坡站得比較久,就好比讓雙腳長時間站在拉筋板上,足底筋膜不斷受到拉扯,又碰上近期日夜溫差大,早晚氣溫驟降,肌肉延展性較差,都會增加罹患足底筋膜炎的風險。

瘋賞櫻掀春遊「暴走」潮!足底筋膜炎患者增足醫專家籲別輕忽筋膜退化風險

圖:40、50歲後肌腱、韌帶耗損,再加上年紀大體重增加、缺乏運動習慣,都是足底筋膜炎的好發族群。

足踝外科醫師朱家宏表示,如果睡醒時腳踩地會疼痛,走一走會稍微緩解,可能已經出現足底筋膜炎徵兆,若嚴重程度到達第二期,到了下午又會愈走愈痛,到達第三級時連暫停走路也無法緩解疼痛,到了第四期因為腳底神經長期疼痛已經失調,連坐著不動都會疼痛。朱家宏說,「千萬別認為症狀輕微時只要休息就好、不必看醫生」,足底筋膜炎在急性期當然要先休息,及早請足踝專科醫師診治,給予消炎止痛藥物或協助舒緩復健,若拖延超過三週變成亞急性期、超過三個月成為慢性期才就診,接受治療態度也不積極,可能導致病況反覆。

一般而言,足底筋膜炎好發於天氣變化時,尤其天氣突然轉冷,筋膜比平常更僵硬,民眾卻來不及反應而照常活動,就可能增加運動傷害、筋膜損傷拉傷的機會。

朱家宏醫師表示,大家常聽到的足底筋膜,比肌肉來的堅硬,血液循環也比較不好,「40、50歲後肌腱、韌帶耗損,再加上年紀大體重增加、缺乏運動習慣,都是足底筋膜炎的好發族群。」物理治療師鄭融也指出,筋膜退化造成的影響可能比想像中更大,筋膜在體內不僅有維持身體結構穩定的作用,互相連結、包覆全身的筋膜更是一套緊密的網絡,像神經系統一樣能夠發揮傳輸訊息的作用,因此筋膜退化不僅容易引起足底筋膜炎等受傷疼痛的情形,還會因為筋膜退化使得大腦反應連帶變得遲緩,進而增加造成跌倒或運動傷害的風險。

瘋賞櫻掀春遊「暴走」潮!足底筋膜炎患者增足醫專家籲別輕忽筋膜退化風險

圖:行萬里路更要選對鞋,現代人缺乏鍛鍊的雙腳需要穿著適用的鞋具,以達到適當的現代人應該要建立好的生活習慣,培養運動應考量到運動量、實用性、多樣性等三大原則!

為了維持筋膜健康、延緩筋膜老化,關鍵在讓體態保持在良好平衡狀態。第一步建議不妨從找回正確步態開始,例如透過「動態足壓量測」等方式,幫助了解自己的步態類型以及身體重心是否偏斜、不穩定。而現代人缺乏鍛鍊的雙腳,當然還是需要著用適合的鞋具,以達到適當的保護效果。朱家宏醫師舉例說,很多人對鞋具有迷思,認為旅遊或長途走路,穿平底鞋比較好,或是以為買足弓墊來用就能解決問題。除了步態要正確,現代人應該要建立好的生活習慣,培養運動應考量到運動量、實用性、多樣性等三大原則:

  • 運動量:要不多也不少,少了效果不好,多則容易受傷。許多足底筋膜炎患者常會說他有運動,就是走路,但是走路走太多,其實也是足底筋膜炎的成因之一。
  • 實用性:跟日常生活要有關係,像是做從椅子上站起來的動作幫助鍛鍊四頭肌預防膝痛,或是做前弓後箭的動作增加下盤力量防止跌倒。
  • 多樣性:人類身體結構的原始設計,並不是為了在平坦硬地上活動,而是要在土地、草地上面,接觸地面是比較軟的,盡可能結合各種行走、跑、跳、蹲等種種動作,甚至手腳併用,增加腳底肌肉使用量,讓運動豐富多樣,把運動變得更有趣。

現代人缺乏真正的活動,尤其是「足部活動」,很少活動腳底的肌肉,再加上經常久站、久坐,固定在單一動作或小範圍活動,都違反了筋膜活動的原理,長久下來對筋膜都會造成傷害。朱家宏醫師也提醒民眾,「我們足踝科醫師非常建議平常就要讓足底肌肉活動,例如做前弓後箭的動作拉開後腳筋,或抓毛巾、抓彈珠等讓腳趾抓握的動作,感受到腳底肌肉有在使用,踮腳尖也能讓足底筋膜收縮,有了這些拉扯、縮短、伸長的動作,過程中血液循環能讓筋膜容易得到營養、變得更強壯。」

 

相關推薦

【台北訊】公共電視自5月21日起,貼近觀眾生活型態,推出台灣第一個週一至週五跨螢互動九點檔,由全新的4K直播益智節目《一呼百應》打頭陣,黃子佼、吳姍儒(Sandy)主持,觀眾可邊看電視播出,邊玩節目App與活動,打造即時互動樂趣。首集來賓王仁甫與許孟哲,更展現「5566」合作無間的功力,兩人竟因愛妻...

閱讀詳情 »

根據統計,台灣約有3分之1人口具有過敏體質;根據國健署資料指出,約有5.1%民眾曾被醫師診斷有氣喘問題。然而,台灣氣候溫暖潮濕,過敏原眾多,到底該如何防治氣喘一再反覆發作?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表示,想要控制氣喘除了配合醫囑之外,做好環境控制也相當重要!國健署也呼籲民眾正視氣喘與呼吸道疾病的潛在威脅,及...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韓悅 編譯 生活中沒有什麼比睡個好覺更好的了,也沒有什麼比睡不好覺更糟的了。即便你遵循所有這些規則:把手機置於臥室外、睡乾淨的床單、在合理的時間上床睡覺、睡夠8小時等等,你仍然可能在醒來時感到身體疼痛和暴躁。還有哪裡不完美呢?對,是你的睡姿! 仰臥 我們都知道那種依偎在床上、各種扭...

閱讀詳情 »

食品若在有效期限內,就一定品質無虞,可以安心食用嗎?高雄市立鳳山醫院營養治療科廖嘉音營養師提醒,那可不一定!食品的有效期限指的是在特定的儲存環境下,包裝食品可供食用的最終期限;然而,若食品開封後,或是存放環境不當時,都可能加速食物腐敗的程度,建議民眾在食用前仍應目視、鼻聞,或小口品嚐味道,確認安全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