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癌友戰勝病魔 飲食調整是關鍵

癌友戰勝病魔 飲食調整是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面對癌症治療,最關鍵就是要讓患者擁有正確的飲食方式,才能有體力對抗疾病;鹿港基督教醫院營養師吳思賢指出,臨床上,許多癌症患者常常抱怨胃口不佳,主要是因癌症治療帶來的後遺症,容易使患者出現噁心、腹瀉等症狀,這時患者就必須調整飲食方式,來補足身體所需營養。

攝取足夠蛋白質 補足營養所需

但到底該如何改善,才能真正符合癌患營養需求,又能提高食慾呢?營養師吳思賢表示,首先得注意蛋白質是否攝取足夠,主要是蛋白質能幫助體內合成白血球等,提升抵抗力,因此像是豆腐、雞蛋、雞肉等都是不錯的蛋白質來源,可適量攝取。

補充營養品 需依照個人所需 

營養師吳思賢進一步說明,癌友也可選擇將三餐改成六小餐的份量,且餐間可補充高蛋白等營養品,或改以喝果汁、麥片飲品,補足一天熱量所需。不過要注意補充營養品,最好經由營養師評估個人所需的補充量,才能避免造成身體負擔;且因治療期間免疫力下降快,這時應避免生食,以降低感染機率。

保持良好營養狀態 有助於癌症治療

另外,癌友也應養成監測體重的習慣,若發現體重降低幅度大於5%,就可能是營養不良的徵兆,應盡快調整飲食方式;營養師吳思賢呼籲,只要攝取足夠熱量,且均衡飲食,讓自己保持良好的營養狀態,就能對抗癌症,也能降低副作用帶來的身體傷害。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89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王小姐是一位年約40歲、有2名小孩的職業婦女,因為工作和家庭兩頭燒,某日就寢前,她突然感到頭暈、胸悶、手腳發麻、呼吸困難、喘不過氣來,經精神科醫師評估,王小姐罹患了恐慌症,由於她長期處在快速、緊繃壓力狀態下,醫師建議她學習放鬆來改善恐慌症狀,後來王小姐學習生理回饋治療,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福伯(化名)和家人一起住,身材稍胖,患有高血壓及帕金森氏症,讓他困難的事有很多,其中一件事,就是每次福伯要出門穿鞋,雖然有穿鞋椅可以坐,但彎腰穿鞋會花很久的時間,導致穿好之後,臉紅脖子粗血壓升高,氣喘吁吁很不舒服,無法站起來行走。居家職能治療師服務時觀察到了這個現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66歲的何太太,平時作息正常,不抽菸、不喝酒,也愛運動;去年9月參加健檢,卻發現罹患肺癌第4期,使用標靶治療仍無效,還引起嚴重的皮疹副作用,醫師建議改用免疫療法,經過3次治療,癌指數終於下降。 家族3人都罹患肺癌 何太太說,25年前先生罹患肺癌過世,5年前母親也因肺腺...

閱讀詳情 »

撰文/林玫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除了果皮風潮之外,「蔬菜界」似乎也掀起了「帶皮吃」的熱潮,傳聞馬鈴薯與地瓜皮的營養價值極高,清洗時不必將皮削掉,直接帶皮烹煮,吃了更營養,這樣吃真的沒問題嗎?到底會不會有農藥殘留的問題呢? 馬鈴薯:沒發芽即可 大家普遍都有認知,發芽的馬鈴薯不能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