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癌症患者因疫情回診較同期銳減 專家喊話別中斷治療

癌症患者因疫情回診較同期銳減 專家喊話別中斷治療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受到疫情影響,許多患者不願意回診就醫,與去年同期相較,4月門診急診就醫人數少了400萬人次。醫師提醒,癌症病人免疫系統較弱,特別是化療、放療期間,建議照顧者接種肺炎、流感疫苗等預防針以降低傳染風險。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邱昌芳指出,癌症患者的回診、持續治療有其必要性,每個療程都很重要,千萬不要因擔心被感染而中斷治療,延誤治療時機反而影響治療效果。


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表示,病人、家屬及照顧者如果出現發燒(額溫37.5度,耳溫38度)、乾咳、肌肉痠痛或四肢乏力、咳嗽有痰、頭痛、咳血或腹瀉等症狀,務必盡速就醫,並做好個人衛生,避免家庭群聚感染。


此外,癌症病人在接受化療或放療時,由於白血球指數偏低,此時應該盡量減少出現在住家共享空間(如廚房、客廳或廁所),並減少與非照顧者及非親密家人的共處時間,同時注意居家環境保持通風。


再者,必須每天清潔及消毒家中經常觸摸的物件表面,如桌子、電燈開關、電話、門把手、水龍頭等。環境若有汙染之虞,就要立即清潔消毒。


癌症病人在此期間應該減少外出,盡量待在家中,想辦法安排專屬個人的單獨房間並謝絕訪客,特別是剛從國外返國、接觸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感染、發燒及生病者等具高傳染風險者。


王英偉提醒,癌友就醫時應與醫師討論藥物是否準備充足,及療程是否可以延後,如果延後治療,可能對於病情與生活品質造成哪些影響,充分討論後再做決定。


如果在家出現呼吸困難、頑固性頭疼、活動障礙或喪失活動能力、腹脹、腹痛等緊急症狀,恐危及生命,王英偉建議,病人家屬應該與醫院相關人員連繫,安排就醫。


更多NOW健康報導
為免群聚減少外出 學童宅在家賴著3C近視凍未條
冷泡茶易喝進農藥? 顏宗海:脂溶性農藥不溶於水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倒吸鼻涕不擤出來 下場可能導致內耳積水耳鳴嗡嗡響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疾病管制署公布國內近期發生一起國人於國外群聚感染瘧疾事件,個案為2名北部某大學學生,9月10日至23日與同校另10名師生前往非洲烏干達進行社會服務,2人返國後分別於10月4日及6日出現發燒、寒顫、噁心、嘔吐、肌肉痠痛等症狀並就醫,經通報檢驗確診感染熱帶瘧;2人目前症狀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已結婚10年的36歲林小姐,人工受孕後欣喜迎接第一胎,因高齡進行高層次超音波檢查,發現有子宮頸閉鎖不全問題,讓林小姐非常擔心,怕好不容易受孕的胎兒無法保住而流產;經國泰醫院陳俐瑾醫師立即收治住院治療,並做子宮頸環紮手術,術後成功養胎到足月,產下一健康男嬰。子宮頸口已開2...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馬偕醫療團今年二度出團至南太平洋友邦國吉里巴斯,此行由馬偕兒童醫院兒童腸胃科資深主治醫師楊俊仁領軍,團隊包括心臟內科資深主治醫師林肇鋒、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許瑞賢、乳房醫學中心技術員李亭儀等共八人。第一天看診的86位病人中,九成以上診斷為慢性中耳炎,其中半數患者的雙側耳膜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高雄市今年心理健康月主題以「發現快樂的神奇魔力」為主,期間推出培育快樂腦的自我操練方法,以及高達155場次的多元快樂系列活動,期許健康從生活習慣開始!其中的快樂電影院,報名皆場場秒殺;最後一場次由影片《哈佛沒教的幸福課》將今年度的心理健康月推至活動最高潮!快樂是一種累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