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癌症病人「保重」運動千萬不能少! 肌肉喪失恐害治療效果全泡湯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癌症是國人頭號殺手,但叫癌症病人要「保重」不只是一句口號!原來根據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的調查,台灣癌症病患幾乎都逃不過「癌因性疲憊症」問題,累到根本無法接受化療,醫師指出,背後一大主因就是肌肉喪失,提醒民眾罹癌後要吃足營養、更要規律運動,每天量測體重。

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2015全台灣癌症病人之癌因性疲憊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有高達92%的台灣癌症病患有癌因性疲憊症(CRF)。

什麼是癌因性疲憊症?台灣癌症全人關懷基金會董事長、血液腫瘤科醫師謝瑞坤指出,不同於一般的疲倦,癌疲憊是一種持續且主觀的疲憊或耗竭感覺,與日常活動無關,更無法透過休息來緩解,嚴重時,連坐著、躺著,甚至整日臥床,都會感到疲憊,不僅影響生活品質、無法正常生活,也常讓病人治療受到影響。

癌因性疲憊症的成因,除了癌症的治療,也包括癌症本身,尤其是較晚期的期別,謝瑞坤強調,且因為癌細胞特性,病人往往面對肌肉喪失、流失,也是癌疲憊的主因。

謝瑞坤強調,不能等到癌疲憊上身再來預防,一旦確診罹癌,病人就得關注飲食及運動,在治療期間,除了基本的營養補充,更要固定運動、注意睡眠有無問題,加上每天量測體重,可以提早知道有無癌疲憊警訊。「特別得把規則運動的習慣當藥物」。

台北長庚醫院一般外科及乳房外科科主任游啟昌表示,癌症治療本身就是件很辛苦、並非令人開心的事,一旦再加上癌疲憊的困擾,在生理影響心理的情況下,病人很容易對治療產生畏懼,甚至因此放棄治療,已經是臨床治療不能忽略的重點。

謝瑞坤說,萬一已陷入癌疲憊,目前也有輔助藥物可用,國外常用類固醇、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藥物;在亞洲,則還有人蔘、黃耆等藥物,像健保今年3月也納入黃耆多糖注射劑,可用於晚期乳癌病人的癌疲憊治療,不過,謝瑞坤強調,這些都是藥物等級的製劑,並非民眾自行買來中藥材熬煮服用就能見效的。

癌疲憊是可以治療的,游啟昌強調,根據《癌因性疲憊症臨床治療指引》,低於4分的輕度疲憊,可以採取運動、營養飲食、睡眠衛生等非藥物治療來因應或預防;若來到4分以上的中重度疲憊,便建議加上藥物治療,而研究顯示,國內超過4分之1的癌症患者,便是處於此階段的中重度疲憊。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灣近4萬人罹「帕金森氏病」 非老人病!40歲青壯年發病也不少

高血壓控制越正常「喘卻越明顯」 當心!恐是剩不到2年壽命警訊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今天新北市新增5例COVID-19確診個案中,本土確診新增1例,其他4例皆為居隔期間PCR採檢陽性確診。針對新增1例的本土確診,新北市長侯友宜特別說明,該案遭在台北市工作的親屬傳染。目前感染源都非常清楚,面對疫情要有信心。侯友宜表示,今天新北新增本土確診1例,其他4例皆為居隔期間PCR採檢陽性確診。...

閱讀詳情 »

台中市今日新增1例COVID-19本土確診,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說明,案15492為一名62歲男醫師,該案5月被診斷出惡性腫瘤,從當時就停診至今2個多月,沒有接觸病人。曾梓展表示,該案6月23日曾赴北部某醫院住院治療,但同樓層病房6月29日起陸續出現確診病例所以他就返回台中,7月9日開始出現症狀,7...

閱讀詳情 »

台北市今天確診數僅1例確診,市長柯文哲表示,北市疫苗接種覆蓋率來到27.8%,位居六都第一。他也提出四大防疫戰略,呼籲民眾「有疫苗就打,不要挑三揀四」。柯文哲今天在防疫記者會上拿出北市疫苗覆蓋率圖表,他說,台北市疫苗覆蓋率來到27.8%,如果按照目前規劃,預計22日止,台北市接種覆蓋率可到34%。話...

閱讀詳情 »

國內昨日新增29例確診,其中台北市就佔了14例,台北市地下街K區5人、Z區1人確診,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認為,懷疑是鄰近區塊、類似群聚狀況,可能有互相感染源,甚至是交叉感染。部立草屯療養院醫師沈政男認為,地下街感染案「最可能就是公廁傳染」,未來必須注意公廁傳染的可能性。北車地下街Z、K在14日相繼有3...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