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癌症登記有好消息!腸癌發生率大降 國健署長點名下波消滅子宮頸癌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健署今(29)日公布最新2018年十大癌症排行,儘管新發癌症人數及癌症時鐘雙雙刷新紀錄,但也有好消息,已經連續13年高居十大癌症之首的大腸癌,標準化發生率就是下降最顯著的癌別,且首見50到84歲的各年齡別發生率均下降。國健署長王英偉更樂觀點名,子宮頸癌、口腔癌、肝癌將是下一波有望下降的癌別。

國人最新十大癌症出爐,排行依序為:大腸癌、肺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甲狀腺癌、皮膚癌、胃癌以及子宮體癌。

儘管大腸癌已經連續13年蟬聯十大癌症發生人數榜首,但王英偉引用統計數字強調,以年齡標準化發生率來看,下降最多的也是大腸癌,相較前一年每10萬人減少1.1人;尤其,大腸癌更首見50到84歲的各年齡別發生率均下降,顯示政府自2004年起推動大腸癌防治已逐漸產生效果,其中針對50至74歲民眾提供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早期發現癌前病變,早期治療,阻斷大腸癌發生。

國內推動免費4癌篩檢多年,根據國健署統計資料分析顯示,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的男性26%口腔癌死亡風險;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約70%子宮頸癌死亡率。都有實證醫學證據。

王英偉表示,大腸癌發生率下降令人欣慰,至於下一波有望下降的癌症名單也不少,包括已經在國中女生開打子宮頸疫苗的子宮頸癌,已經跟著世界衛生組織(WHO)要慢慢消滅子宮頸癌的腳步在走;另國內加強篩檢力道的口腔癌,以及在健保全面給付C肝新藥後的肝癌,發生率下降全都能樂觀以待。

國健署強調,癌症的發生可能是數十年長期的不良生活習慣而造成,防癌首重定期篩檢、健檢,且若篩檢結果為陽性,也不要驚慌害怕,應儘速至醫療院所接受確診,及早確診與治療,以提高存活率。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灣罹癌人數爆要命新高!大腸癌連13年居冠 肺癌年多千人竄升最凶

新十大癌症出爐!又快又凶趨勢擋不住 6種癌發生年齡最早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秋冬空汙紫爆,小心過敏性結膜炎報到。(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每年一到秋冬交替就「淚眼汪汪」腫泡泡?5歲的楊小妹,日前眼睛及皮膚突然奇癢無比,小朋友忍不住癢,一夜不停搔抓,引發眼睛紅腫以及全身過敏性皮膚炎,隔天一早上幼稚園,整張臉已經腫到變形,連老師及同學...

閱讀詳情 »

 33歲的王小姐因不明原因持續腹瀉、腹悶長達三個多月,經超音波檢測後發現身體異常,再進一步詳細檢查,確診為「神經內分泌腫瘤」。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主任彭正明表示,該名病患的胰臟有一顆8公分大的腫瘤、肝臟也存在5顆以上 5-7 公分大的腫瘤,因腫瘤大且位置分散,醫師建議使用以標靶藥物為主、栓塞...

閱讀詳情 »

▲國衛院與羅氏大藥廠在衛福部簽訂合作備忘錄,將合作癌症治療項目。(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醫療科技實力以及豐沛的健保資料庫,吸引國際大藥廠來台合作。國衛院今(14)日正式與全球最大的生物科技公司羅氏大藥廠簽訂合作備忘錄,初步鎖定癌症基因檢測等項目,國衛院...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高危險的工作環境,竟讓肺癌找上門。今年65歲的陳小姐,經營自助餐快20年,大火、油煙的高熱環境,常讓她熱得戴不住口罩,直接面對油煙,回到家後還得繼續當煮婦,也常忙到忘了開抽油煙機,直到一同打拚的丈夫發現肺癌不到一年多便過世後,才突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