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癌症轉移可預測 關鍵因子找到了

癌症轉移可預測 關鍵因子找到了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癌症轉移原因找到了!台大跨國研究發現,腫瘤細胞在轉移前會大量分泌「胞外泌體」,形成適合癌細胞轉移及生長的微環境,證實癌症轉移非隨機隨地發生,透過血液可精準預測。此研究成果已刊登於國際頂尖雜誌《自然》。
跨國癌症轉移研究歷時3年
此研究歷經3年,由美國、台灣、西班牙、葡萄牙、德國、挪威和日本等國,共12個研究單位共同合作發表。台大植微系副教授沈湯龍同時列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胞外泌體是癌症轉移重要因子
沈湯龍表示,研究發現腫瘤細胞在轉移前,會大量分泌可進入血液循環的奈米級「胞外泌體」,透過其上呈現特定的受體蛋白,可展現出對不同器官組織專一性的偏好,並將「胞外泌體」內的生物分子傳送並改變遠端器官,可在癌細胞開始轉移前即形成了適合癌細胞轉移及生長的微環境,並提供癌轉移的組織器官趨性,證明癌症轉移可被預先決定。
沈湯龍指出,「胞外泌體」為一種細胞分泌至胞外的微小囊胞,由雙層脂膜所組成,大小直徑約為30至100nm,內含複雜生物分子,包括氨基酸、蛋白質核酸等,以及許多細胞代謝產物等,在腫瘤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抽血就能預測癌症轉移
沈湯龍強調,透過分離及測量臨床病患血液的「胞外泌體」,即可能應用於癌症轉移的早期預測,並可進一步針對這些位於癌症蛋白受體,發展抑制癌症轉移的抗癌藥物,以利提早為癌症轉移做預防。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4067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高血壓雖然是現代相當常見的病症之一,但民眾千萬不能忽視,因為高血壓可能會導致多種併發症,例如心臟衰竭、心房顫動、腦中風、腎衰竭、眼中風、腸中風等,一般建議患者需透過減重、運動、飲食及服用藥物來控制血壓,若連藥物都無法改善,台中榮民總醫院心血管中心介入心臟科主任劉尊睿醫師...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新北報導】受到Omicron疫情本土擴散的影響,今年春節民眾都普遍傾向減少外出接觸人群,能和家人團聚在一起開心吃吃喝喝,是連假期間最享受的事。不過中醫師鄭愛蓮指出,由於春節期間民眾的飲食和作息放縱,往年常在春節過後門診出現了許多皮膚疾病患者,主因都與吃了不該吃的食物、熬夜晚睡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年節將至,許多人引頸期盼連假的到來,不僅除夕夜家族團圓吃飯,有些人也會安排連假來場家族旅遊,帶長輩出外踏踏青。但在台灣,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盛行率近 15%,全台約有350 萬人飽受關節疼痛之苦,究竟要如何兼顧戶外活動與關節保護,才不會出門一趟卻因關節痛症而...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26日開放第21期疫苗預約,並於27日下午4時截止,預約成功者將於春節後開打,接種時間為2月7日,也就是連假後首個週一。如想打第1、2劑基礎劑,可使用疫苗地圖搜尋,或查詢各縣市衛生局的「隨到隨打」快打站資訊。 ▲第21期疫苗預約將在27日下午4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