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高血壓恐引全身性併發症 導管治療助降血壓、減藥量

高血壓恐引全身性併發症 導管治療助降血壓 減藥量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高血壓雖然是現代相當常見的病症之一,但民眾千萬不能忽視,因為高血壓可能會導致多種併發症,例如心臟衰竭、心房顫動、腦中風、腎衰竭、眼中風、腸中風等,一般建議患者需透過減重、運動、飲食及服用藥物來控制血壓,若連藥物都無法改善,台中榮民總醫院心血管中心介入心臟科主任劉尊睿醫師表示,可藉由高血壓導管手術(Renal Denervation system, RDN, 經導管腎神經燒灼術),有效降低患者血壓,多數患者還可減少1到3種藥量。

高血壓恐導致全身性的併發症 心臟、腎臟、腦部無一倖免

高血壓恐引全身性併發症 導管治療助降血壓 減藥量

劉尊睿醫師表示,高血壓會導致心臟疾病的主因是當血管內壓力過大,使其慢慢硬化、容易破裂,以及血管越來越狹窄甚至纖維化;血管壓力會加諸於心臟成為阻力,也就是心臟要很費力才能把血液打出去,導致心臟當中,如同馬達的左心室越來越肥厚,久而久之甚至變性而導致心臟衰竭,而當左心室肥厚,此時左心房血液便不易流到左心室,使左心房也漸漸擴大,因此引發心律不整、心房顫動,心臟二尖瓣膜也會受到影響,因為必須對抗高血壓的阻力,因此易有逆流狀況產生。

同樣的原理,以腦血管來說,當血管硬化、狹窄就會容易導致腦溢血、腦中風、腦梗塞,對主動脈來說,因為血流衝力太高、壓力太大,會產生主動脈剝離;當腎臟血管壓力太高,會破壞腎絲球造成腎衰竭;當影響到小血管,例如眼睛,會造成視網膜血管出血、眼中風;使腸子動脈出血,導致腸中風,劉尊睿醫師表示,只要有血管的地方,都有可能受到高血壓的影響,可說是「全身性的疾病」。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發布有關高血壓標準值,也將高血壓重新定義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上。

生活調整、服藥若無改善 可選擇「高血壓導管治療」

若要控制血壓,劉尊睿醫師建議,高血壓患者要遵循「生活型態調整」(Lifestyle modification),從減重、運動和飲食調整:減重可以減少心臟負擔,運動可以讓血管擴張、降低血壓,飲食要減少鈉離子(鹽分)攝取,也會使血管壓力變低,可有效降低收縮壓5-10毫米汞柱(mmHg),若沒有改善,需透過藥物進行治療,然而當藥物也無法有效控制血壓時,則建議採用導管手術。

劉尊睿醫師說明,高血壓導管手術就是將腎臟的交感神經進行燒灼,當交感神經太過活躍會刺激腎素、醛固酮分泌,這會造成心臟及周邊血管收縮產生更大壓力,一般而言雖也可藉由服用藥物抑制交感神經,但由於是藥物作用是全身性的,增加劑量恐會產生很大的副作用,因此若採以局部交感神經燒灼術,保留其他交感神經正常運作,同時讓原本緊繃收縮的腎臟血管放鬆,是降低血壓的好方法。

高血壓成因複雜 誰適合高血壓導管治療?

劉尊睿醫師表示,高血壓成因複雜,可能是因為腎病變、腎動脈硬化、或甲狀腺、腎上腺、腦垂體等其他內分泌機制導致,因此須排除已知原因造成的繼發性高血壓,而高血壓導管治療適用於已排除其他原因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其血壓在已使用多種藥物情況下仍無法有效控制,且其腎臟功能與腎動脈結構良好者。高血壓導管治療後大部分患者能減少服用一至三種降血壓藥物,有些患者藥物雖沒有減少,但血壓終於能有效降低至目標值。

劉尊睿醫師的門診中,一名63歲男性患者罹患高血壓,且有肥胖、糖尿病的問題,每日需服用高達6種藥物,經過半年治療血壓仍是居高不下,因此為其進行高血壓導管手術,術後血壓顯著改善,藥物減量到僅餘3-4種,且血壓維持在110-120(mmHg)左右,且原本1週要回診拿藥一次,術後只要3個月一次,追蹤至今已近兩年,情況持續穩定。

【延伸閱讀】

壯年拚事業就高血壓?  高血壓導管手術一次性有效治療

疫情焦慮血壓飆高 高血壓導管治療助降壓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69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天氣變化大,流感疫情難降溫,安南醫院社區暨預防醫學科主任蔡忠紘表示,儘管施打疫苗無法完全杜絕流感或讓人不感冒,但可以讓老人、慢性病患等高危險族群,減少嚴重併發症的發生與死亡率;呼籲上述免疫力差的族群接種疫苗防疫。年長者或免疫力較差的族群更要留意搭配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多吃高纖與全穀類食物,可降低心臟病、中風、糖尿病、大腸癌和其他慢性疾病風險!世衛委託的一份研究顯示,多吃膳食纖維的人,可降低上述疾病的死亡率達15-30%,每天食用的膳食纖維每增加8克,心臟病、糖尿病和大腸癌的死亡率和發病率下降5-27%。研究建議,每天應攝取25-...

閱讀詳情 »

迎接豬年來到,趕走惹人厭的臉部4個小惡魔,除去臉上肌膚鬆弛、乾燥、暗沈、皺紋等困擾,就是要煥然一新!保養品中經常含有多酚成分,像是茶多酚具有較佳保濕與抗氧化力,可適當補充水分並鎖水,形成肌膚彈力網;而抗氧化作用,可抑制黑色素形成,有效對抗肌膚老化問題。到底有哪一些多酚明星是打擊肌膚惡魔的好幫手,來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快餐重鹹、醃漬食物等逐漸成為現代人的飲食方式,管不好嘴,小心增加罹患胃癌風險。日韓等胃癌大國,民眾對胃癌早期篩檢已有相當的警覺,所以早期發現率非常高,反觀台灣還有待加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彭正明主任指出,如果經常性胃痛或有出血,或是不明原因上腹痛,建議應該到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