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癲癇發作吃藥、開刀無效? 治療新利器助重獲新生

癲癇發作吃藥 開刀無效? 治療新利器助重獲新生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四十多歲的程小姐是衛教師,靠著流利口才和專業,提供諮詢讓病患與家屬安心。數年前開始陣發性出現失語及失憶症狀,檢查後才知是癲癇,並在左腦發現一個動靜脈畸形瘤,研判與癲癇有關。經與醫師討論,決定接受機器手臂輔助系統手術治療癲癇;術後回診追蹤,表達能力恢復得越來越好,臉上也露出重生的喜悅。

癲癇多因後天因素引起 四分之一屬難治型

林口長庚腦功能暨癲癇科謝向堯醫師表示,除了少數癲癇是遺傳或基因突變引起之外,許多癲癇都是後天因素,與腦部結構異常有關,所以當患者被確診為癲癇,一定得排除腦部病灶或其他相關原因。

大部分的癲癇病人使用一或二種抗癲癇藥物即可有效治療癲癇,但約有四分之一病人屬於藥物難治型癲癇(或稱頑固型癲癇),同時使用二種以上藥物仍難有效控制其發作、或是副作用太大,針對這群患者,癲癇手術治療是最後的一線希望。

治療癲癇不用開顱 新式機器手臂輔助降風險

傳統的開顱手術是大手術、對神經系統破壞較大,病患的接受度一般不高。謝向堯醫師指出,新式的機器手臂輔助系統,醫師可將患者的腦部影像先匯入專用主機及作業系統內,分析手術最佳的目標點與進入點,避免整體路徑傷害腦部重要區域;手術時則提供靈巧的多角度活動手臂,能達成極佳精準度及穩定性,大幅降低手術風險,對正常神經功能影響更小。

釐清癲癇發作原因 找出病灶改善病情

新式的機器手臂輔助系統相較於傳統手術,有傷口小、手術時間縮短、術後復原快等優勢,對於要求精密的神經外科手術是新一代利器。謝向堯醫師強調,癲癇症發作型態及成因眾多,需仔細釐清,但如果發現腦部有相關聯的病灶,佐以癲癇手術可以大幅改善病情,尤其是對於前述的難治型癲癇。

【延伸閱讀】

痔瘡最愛這些人 你上榜了嗎?

她脖子隆起卻不就醫? 高榮「一站式服務」增便利性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74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運動好處人人知道,但很多人卻忽略了運動的方式,運動方式不正確或不注意,有可能會發生運動傷害!一名40多歲的男子平時工作忙,只有假日運動,但只要一運動就會全力以赴,例如游泳,每次都是1000公尺,而且四種泳姿交替;某天因右手麻痺疼痛就醫,當頭轉向右側時,症狀加劇。收治該名男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高齡化社會來臨,台中光田綜合醫院為了讓醫護人員對高齡者在就醫過程中會遇到的種種狀況「感同身受」,進而懂老、知老、更能助老,特與弘道老人福利基會共同合辦第一屆「光田高齡者模擬體驗營」,活動一開辦就吸引許多員工報名參加。第一屆「光田高齡者模擬體驗營」成員包括院內醫師、護理師、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現代人不管工作或休閒,都時常上網或看書,小心長時間緊盯電腦或書本,容易感到眼睛疲勞、乾澀、畏光,冷氣又加速淚液蒸發,使眼睛更乾澀,出現流淚、異物感、灼熱感,甚至紅腫、充血等症狀;若眼睛乾澀置之不理,恐怕會惡化成角結膜病變,影響視力,營養師黃瑞培建議,不妨透過均衡飲食,多攝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1名30多歲的男性,某天搬東西時,右手拇指突然劇烈疼痛,且無法彎曲,就醫檢查後,醫師發現患者的肌腱竟已斷裂;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骨科醫師林宗志指出,患者因長期習慣使用拇指按壓紙箱,當承受拉力超出負荷時,才導致出現肌腱斷裂的現象。患者在右手拇指受傷後,曾透過民俗療法治療,卻遲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