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發燒要給退燒藥嗎? 遵循4要點

發燒要給退燒藥嗎? 遵循4要點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晨霈報導)

季節交替之際也是流行性感冒好發時期,其中幼童感冒常伴隨出現發燒症狀,對於是否給予退燒藥,家長常常無所適從。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提醒民眾,當幼童出現不明發燒症狀時,應立即就醫治療,切勿自行給予退燒藥,以免延誤疾病治療。給予退燒藥應掌握發燒三階段,於「發熱期」適時給藥,遵照醫師指示使用,切勿過量,以免導致藥品不良反應。

謹記退燒藥使用4要點

食藥署提醒民眾,應謹記下列四點,正確給予幼童使用退燒藥:

1.瞭解引起發燒之原因:

發燒是身體健康出現警訊的一種症狀,通常是人體啟動免疫反應的表現,因此當幼童出現發燒時,應立即就醫治療,瞭解引起發燒之原因,以對症下藥,切勿自行購買退燒藥給幼童使用,可能因此延誤疾病之治療。

2.掌握發燒三階段,適當給予退燒藥: 

發燒主要分為三階段:

第一階段「發冷期」,體溫中樞溫度持續上升,手腳冰冷,甚至出現發抖來產熱。此階段應以保暖為主,不建議進行物理性降溫(如睡冰枕),否則可能延長發冷期,讓幼童更加不舒服。

第二階段「發熱期」,全身逐漸溫熱,可能會伴隨呼吸心跳變快、倦怠等症狀。此階段應適時補充水分,可給予物理性降溫,若幼童發燒溫度超過38.5°C且有不舒服,可適時給予退燒藥,但需要注意的是,退燒藥是為減緩發燒所出現之不適感,讓幼童得以充分休息,切勿為使體溫降到正常範圍而過量使用退燒藥。

第三階段「散熱期」,開始流汗,體溫逐漸下降,活動力恢復。此階段應適時補充水分,提供飲食補充營養及熱量,適當的保暖、擦汗或替換乾爽的衣物。

3.追蹤發燒情形,適時回診治療:

紀錄幼童發燒之最高溫度及頻率,若持續高燒超過2天、發燒最高溫度及頻率沒有減緩、退燒時仍有活動力下降或食慾不振等情形,建議立即回診治療。

4.注意是否有藥品過敏反應:

在服用含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的退燒藥時,可能會引起罕見嚴重皮膚過敏反應,因此用藥時,應注意幼童是否出現藥物過敏反應如「疹、破、痛、紅、腫、燒」等6大症狀,若有出現疑似症狀,應即刻停藥並及早就醫處置。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38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相隔253天再傳出台灣新冠本土病例!雖然感染源明確,但第765例與第771例曾經在可傳染期在台北與桃園等處活動,很有可能導致社區疫情,各縣市即將來臨的跨年活動是否續辦,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強調,先要求參與民眾全數戴口罩,將會再與地方政府展開線上會議,討論是否縮限...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衛福部疾管署宣布,確診今年首例境外移入萊姆病病例,個案是30多歲美國籍男性,與家人一同自美國來台探親,11月27日入境後至防疫旅館檢疫,12月1日出現關節痛、倦怠及全身痠痛等症狀,12月6日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就醫時主動告知曾在美國家中遭蜱蟲叮咬,故由院方通報新冠肺炎...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宜蘭報導】居住宜蘭1名54歲婦人,10月左右開始每天都會腹瀉,單日少則1次多則20多次,身體相當難負荷,歷經4次就醫,才在大腸鏡與糞便檢查下,好不容易發現鉤蟲與蟲卵,且竟在大腸發現上百隻非常罕見,醫生懷疑有可能是婦人空手接觸到花盆土壤,才讓鉤蟲有機會鑽入體內,服用抗生素3天腹瀉...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歷經253天台灣零本土病例破攻!第765例紐西蘭國籍航空機師,疑似在美國感染病毒回到台灣,在下一次前往美國途中,傳染給同行2位機師(第760例與第766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調查第765例在台灣足跡,發現1名30多歲女性(第771例)友人曾密切接觸,採檢病毒核酸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