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白內障手術讓長輩卻步 除了怕痛也害怕選錯人工水晶體

白內障手術讓長輩卻步 除了怕痛也害怕選錯人工水晶體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一般人提到手術,最擔心疼痛、傷口復原時間長,或老弱婦孺體力無法負荷等,尤其是頭部或視力、聽力的部位更容易讓人擔心,像是年長者容易罹患的白內障,許多老人家即使眼前一片霧茫茫,卻因為擔心上述問題,遲遲不肯接受手術治療。不過眼科醫師陳逸川指出,其實現今已經能以微創手術治療白內障,加上人工水晶體不斷改良,能依照患者需求選擇不同的功能,相當進步且人性化。


陳逸川說明,過往傳統的白內障手術需要將眼球劃開約0.5至1公分的傷口,才能將混濁的水晶體取出,再植入人工水晶體,術後還需縫合7至9針來固定傷口,且需要1到2周復原傷口。如今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微創的超音波乳化術前無須施打麻醉藥,只需點麻醉藥效的眼藥水,在眼球劃開約0.2公分的開口,便能透過超音波探頭將混濁的水晶體吸取出來,再置入軟式可折疊的人工水晶體即完成。


微創白內障超音波乳化術從點麻醉眼藥水,到完成手術時間不超過30分鐘,不僅疼痛度降低,且因傷口小、無須縫合,故術後發炎、感染率也大幅減少,復原也較為快速,術後約3至5天就能適應人工水晶體並恢復正常視力,提升患者的生活便利性。


然而,選擇人工水晶體又是一門學問,陳逸川表示,目前人工水晶體可分為球面、非球面;以聚焦方式來看,可分為單焦點、多焦點;以功能性來看,還有可過濾藍光,或矯正近視、老花及散光等各式各樣的種類。較早期的單焦點人工水晶體雖能矯正患者的近視度數,但烹飪、打麻將等50至60公分左右的中距離,以及像是閱讀這種30公分的近距離,就會需要眼鏡的輔助。


後來發展出多焦點人工水晶體,無論遠、中、近距離都可看得清楚,陳逸川進一步解釋,依據成像原理,又可區分為光學的繞射原理,以及非光學、可延長焦段的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前者在夜間較容易眩光,夜晚在外會看到燈光外圍一圈圈的光暈,不適合傍晚過後需要開車的人;後者因為並非運用光學繞射原理成像,視覺不會受到光的干擾,因此除了能看得清楚各距離的影像,又可以解決眩光的問題。


陳逸川提醒,如有接受白內障手術需求的患者,應先接受專業眼科醫師的診斷,確認可安排手術後,再依據患者的需求,選擇合適的人工水晶體,才能找回好視力!


更多NOW健康報導
▸尿失禁像關不緊的水龍頭 陰道吊帶手術「止漏」沒煩惱
▸【影】「糖」與「醣」怎麼分? 影響血糖起伏變化最大的是它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現今勤洗手,成為防疫首要關鍵。過去醫療衛生未被重視時,許多疾病持續猖狂,直到被人們稱為「醫學界叛徒」的塞麥爾維斯提出的「屍體顆粒」,也就是細菌的存在,才讓世人了解消毒的重要性,這位「醫學界叛徒」全名叫做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是來自匈牙利的產科醫生,從小聰明伶俐的他,一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許多人紛紛戴上口罩,且酒精也不離手,但對於像是乾燥症、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就怕一個不小心,造成細菌病毒的感染,引發或加重症狀;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陳書怡表示,包括常見的感冒、泌尿道發炎等,都有可能埋下危險因子,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近幾年來食安事件頻傳,挑選食材時更應特別注意,但究竟該如何挑選安心且安全的食材呢,其實可以把握幾個採買食物的小撇步;高醫營養部營養師蔡秋嫚指出,現代人工作忙碌,較無法天天採買,因此為了讓食物保有最佳新鮮度,首先購買前,可先列出所購買的項目及份量,避免不必要的浪費,也能保...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