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子宮內膜異位症 持續用藥擺脫經痛保留生機!

子宮內膜異位症 持續用藥擺脫經痛保留生機!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子宮內膜異位症是生育年齡女性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特別容易好發在二十五到三十五歲之間,即使接受開刀治療,每年還是會以百分之十的復發率逐年增加,五年高達50%。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產部微創內視科主任高惠芬醫師指出,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除了接受手術外,術後的藥物接續治療也非常重要,特別是新型口服黃體素的使用,除了能改善疼痛、避免復發,更能保留卵巢功能。

經痛苦不堪言 積極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讓她順利懷孕

今年三十歲的艾珍(化名)原本在生理期期間就容易經痛,這一兩年甚至連非生理期間,下腹也會感到悶痛不舒服;以往吃止痛藥就可以緩解,後來止痛效果愈來愈差,讓她一直深受經痛困擾。婚期前三天,她急性腹痛就醫,檢查發現是卵巢巧克力囊腫(子宮內膜異位瘤)破裂,所幸經過緊急開刀治療,順利完成婚姻大事。艾珍術後搭配新型黃體素控制病情,且定期回診追蹤,近期因有懷孕計畫,跟醫師討論後,停藥三個月就順利自然懷孕。

經痛、性交痛為常見症狀 及早診斷治療提升生活品質

高惠芬醫師解釋,「子宮內膜異位症」顧名思義就是原本應該在子宮內的內膜組織,跑到子宮腔以外的地方。子宮內膜異位症最常出現在卵巢的位置,俗稱為巧克力囊腫,若出現在子宮肌肉層就是子宮肌腺症;臨床上最常見症狀包括經痛、性交痛、骨盆腔疼痛、生理期間腹瀉、排便或解尿困難及不孕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症狀和病灶大小不一定有直接關聯,及早診斷才能及早治療,並提升生活品質。

術後5年內復發率達50% 積極用藥降低復發率、保留生機

目前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藥物治療包含止痛藥、避孕藥、黃體素、雄性激素及停經針等,如果病灶較大或懷疑是惡性腫瘤則必須手術切除。高惠芬醫師表示,由於子宮內膜異位症與內生性雌激素有密切相關,所以即使接受手術治療,在更年期前復發比例還是非常高,每年會以百分之十的比例增加,術後五年復發率最高可到五成。

高惠芬醫師指出,新型口服黃體素能有效降低疼痛與病灶復發,且不具有雄性化的副作用,較不會增加體重,更重要的是可以長期安全使用。根據研究數據指出,術後服用新型口服黃體素,二年內復發率趨近於0%,五年內復發率僅有4%;可避免因病灶復發而需再次手術造成的卵巢功能破壞,對未來仍有生育計畫的女性是一大福音。

高惠芬醫師提醒,患者在手術後要依照個人化選擇)用藥可行性、副作用、藥費負擔等因素)接續追蹤治療延續手術治療成效,建議至少每三個月到半年定期回診追蹤,降低復發風險;女性若經痛時間愈來愈長且愈來愈痛,或是止痛藥使用的頻率增加,應盡快到婦產科門診檢查,及早診斷與治療,把握黃金治療期。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07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一、如何通過指甲檢視健康 1、指甲板縱紋 指甲縱紋——神經衰弱 指甲上有數條明顯縱紋表示長期神經衰弱、機體衰老的象徵。 容易出現: 神經衰弱,長期失眠,多夢,易醒,難入睡。 消耗性疾病,體力透支(如身心疲勞綜合徵)。 免疫功能差,容易感冒。 2、指甲板橫紋 橫紋深粗者,表示一...

閱讀詳情 »

二三十歲的你,是不是總覺得自己正慢慢老去?微微運動就遭到全身抗議?我們來讀三個可能會讓人深受刺激的故事。   出生於1923年4月4日的Phyllis Sues,可謂有著紀錄片+故事片般的人生。她於1986年至1992年在美國空軍服役,海灣戰爭期間,曾是C-141運輸機機務長。她在50歲創...

閱讀詳情 »

現在腳氣,腳臭在中國有30%以上的患者,也是最常見的皮膚病,腳臭主要是汗腺分泌物與細菌結合產生的一種臭味,下面給大家介紹幾項偏方治療腳氣,腳臭的偏方。 (一)白蘿蔔去腳臭 白蘿蔔半個,切成薄片,放在鍋內,然後加適量水,用旺火熬3分鐘,再用文火熬5分鐘,隨後倒入盆中,待降溫適度後,反覆洗腳,連洗數次即...

閱讀詳情 »

一、晚餐與肥胖 90%的胖子緣於晚餐吃太好,吃太多,加上晚上活動量小,熱量消耗少,多餘的熱量在胰島素的作用下大量合成脂肪,肥胖就自然形成。二、晚餐與糖尿病 長期晚餐過飽,經常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很容易造成胰島素負擔加重,加速老化,進而誘發糖尿病;並且晚餐吃太多,吃太好,造成的肥胖也是會引發糖尿病。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