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百萬網紅夫妻「冬眠」養病 憂鬱症不復發!醫師建議這樣做

百萬網紅夫妻「冬眠」養病 憂鬱症不復發!醫師建議這樣做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知名網紅理科太太拍攝影片,哽咽宣布要暫時休息,和罹患3年憂鬱症的先生John一起養病。理科太太說:「John生病了,我因此不理解他一段時間。」憂鬱症形成原因很多,他是因為腦內血清素分泌不足、荷爾蒙不平衡,所以無法像我們一樣判斷事情,每天都覺得天要塌下來了,光是今年憂鬱症就發作6次!

要治療就治到好 此生有一半機會不發作
亞東紀念醫院精神科主任潘怡如醫師表示,第一次憂鬱症發作時,有沒有好好吃藥,以及放鬆身心不要有過大壓力,是決定日後會不會再復發的關鍵因素。根據研究顯示,得過憂鬱症的病人治癒之後,再復發的機率為50%。學會紓壓、保持良好人際關、不要有過大壓力,那就有一半的機會,此生有可能不會再發作。
自行停藥沒治好 發作2次復發率高達80%
但是,很多憂鬱症患者,在單次症狀發作時,沒有用藥療程達6個月以上,潘怡如醫師說,有些患者常常自行停藥,後續發生憂鬱症情形就會更高。例如憂鬱症患者20歲發病,25歲又復發,那之後憂鬱症再發作的比例,就高達80%。也就是說憂鬱症一定要遵照醫囑用藥,要治療就治到好,否則復發的機率反而更高。
名人坦承患憂鬱症 鼓勵其他患者勇敢面對
另外,John也在影片中說明,為了小孩我們會試著慢慢好起來,也試著解決我們的問題,向大家坦承有憂鬱症或其他身心問題,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我們要抬頭挺胸,然後更堅強的回來,重新拍攝影片,給支持我們的粉絲觀看。
得憂鬱症不可恥 醫建議家人多傾聽陪伴
家裡有憂鬱症的患者,照顧者要體諒理解對方;潘怡如醫師提醒大家,生病並不是什麼可恥的事,外界不需要污名化,反而要鼓勵家人好好就醫。同時避免言語過度刺激對方,及早就診不但能快一點好,降低復發風險,也比較不會在生活當中,產生難以彌補的裂痕。

【延伸閱讀】

血管疾病不容忽視 主動脈、周邊血管新科技 治療再升級

偏鄉C肝微根除計劃 雲林縣口湖鄉先行一步

癌症骨轉移可治療 高醫辦骨勵加油站做衛教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40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許多女性每當季節變換、喝熱湯、吃麻辣鍋,甚至情緒激動時,雙頰總是容易泛紅的,俗稱「紅蘋果臉」。皮膚科醫師指出,若是雙頰常會出現泛紅、皮疹、粗糙、脫屑、發癢、緊繃、刺痛、燒灼等8大症狀,尤其微血管容易擴張,看起來有如紅蘋果般,都有敏感肌問題。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呂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68歲的張先生為高血壓患者,平時有抽菸和喝酒習慣,突然出現咳嗽和發燒症狀,時間長達兩周,在診所拿藥服用後仍未改善。最後除了發燒和咳嗽加劇外,還合併右側胸痛及呼吸漸喘等症狀,才至醫院治療。台南市立醫院胸腔暨食道外科醫師方副吉表示,患者出現14公分大的肺膿瘍,因此緊急以廣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名36歲台商,某次休假返台,在聚餐後,發生嚴重上腹痛合併嘔吐,緊急就醫治療,醫師發現患者左腹腔裡的胃,竟有部分跑到胸腔內,原來他的橫膈膜破了;所幸經由腹腔鏡進行胃部復位及橫膈膜修補手術,患者才逐漸舒緩症狀。這名台商曾在中國發生車禍,腹部遭到直接撞擊,但除了腹部出現大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1年新發生癌症人數及排名統計,大腸癌發生人數再創新高,六度蟬聯癌症發生人數第一名,更有「萬病之王」的稱號,而近期連環爆出的黑心食品,使國人對食品安全感到擔憂,因而開始重視食物原料生產、製造等過程,也越來越注重健康與養生,以避免疾病的發生。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