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皮膚出現紅疹且起水泡? 小心是類天皰瘡惹禍

皮膚出現紅疹且起水泡? 小心是類天皰瘡惹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90逾歲嬤皮膚紅疹不以為意 竟是類天皰瘡導致

一名高齡90幾歲阿嬤,本身有高血壓及失智症病史,近兩個月來身上出現紅疹且會不時泛癢,起初不以為意,直到開始大量出現水泡後才緊急就醫檢查,確診為類天皰瘡,所幸經治療後,目前病情已逐漸好轉。

類天皰瘡 典型症狀一次看懂

類天皰瘡成因不明,可能與基因、環境、藥物等有關,屬於自體免疫性的水泡病,多誘發於患者胯下、腋下、胸口、大腿等處,會出現蕁麻疹樣的紅斑及水泡症狀表現。臺中醫院皮膚科吳家華醫師表示,主要因免疫系統錯亂時,因此攻擊皮膚間的黏著分子,導致表皮與真皮分離,促使出現水泡;雖類天皰瘡沒有立即的生命危險,但一旦侵犯的體表面積過大,甚至造成大範圍的皮膚缺損,就可能埋下引發感染及敗血症的風險,因此仍須即時接受診斷。

治療類天皰瘡 口服免疫抑制劑助緩解症狀

吳家華醫師進一步說明,類天皰瘡多好發於六十歲以上年齡層,又以中風病史、帕金森氏症、失智症等患者為高危險族群,臨床上有部分患者起初只有紅斑,未有水泡產生,因此必須持續追蹤觀察才有利診斷,治療上通常採以口服免疫抑制劑,雖無法根治,但多數患者仍可獲得良好控制。

皮膚紅疹又長水泡 應盡快就醫檢查

此外,考量部分患者臥床及行動不便,接受檢查時也可考慮先抽血檢查,除非患者無法經由抽血檢查得知結果,最終還是得進行皮膚切片檢查才能確診;吳家華醫師強調,若皮膚有出現搔癢的紅疹且身上逐漸有多處水泡產生時可別大意,除了避免抓破導致感染,必要時仍需盡快就醫檢查,若確診,就能早期治療就能早期獲得控制。

【延伸閱讀】

眼鏡戴上就回不去? 學童近視不矯正年增平均100度

準人妻一頭長髮遮羞? 竟是為隱藏8公分脖腫瘤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48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醫美時尚 No.120/4月號) 目前65歲以上銀髮族人口中,約有1至3%人口患有帕金森氏症;男性較女性容易罹患,男女發病率約為5:4。雖然帕金森氏症發病年齡以50至79歲居多,與其他常見的老年神經退化性疾病,像是阿茲海默症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已逐漸取代癌症,成為銀髮族的頭號殺手。 帕金森氏症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最近正逢季節交替、天氣變化無常,人的情緒也容易隨著天氣波動,憂鬱、躁鬱等精神疾病困擾的朋友,在季節交替之際病情容易被影響,建議民眾可多出外走走、多曬曬太陽,盡量保持生活的規律。並建議週遭的朋友間相互關懷,即早發現,即早治療。 忙於工作與家庭 總覺得時間不夠 43歲的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卡介苗接種主要能幫助嬰幼兒因感染結核菌引起結核性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初期症狀預防效果達85%,主要是藉牛分枝桿菌所製成的活性疫苗,經減毒後注入人體,產生對結核病抵抗力,目前是國際上多數國家採行的結核病防治策略,衛福部去年1月宣布,疫苗注射時程從原本出生24小內延後到5...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50歲王姓男患者,罹患第二型糖尿病近5年,雖然規則服用藥物、定期運動並控制飲食,飯前、後的血糖和糖化血色素都很正常,但腎絲球過濾率卻逐漸退步,讓患者擔憂需要洗腎;經由童綜合醫院中醫科陳建雄醫師針對患者症狀進行中藥調理,腎絲球過濾率已經有明顯進步,讓患者重拾生活品質。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