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皮膚專家:「你可能會錯過的5件美肌小事!」

皮膚專家:「你可能會錯過的5件美肌小事!」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錯誤的保養比不保養更可怕!」這是皮膚科醫師的座右銘。以皮膚學科作為專業,醫師們對皮膚的保養,一定比凡人更講究吧!這次要報導的,並非針對過萬元的醫學美容療程,而是還原到最簡單、最基本的分享:由國內外的皮膚科醫師分享如何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照顧自己,做到這五點,你也可以養成令人稱羨的膚質。

第一、睡不足!膠原蛋白不會多!

不論業務有多忙,每一位皮膚科醫生幾乎都做到早睡早起,紐約Lenox Hill Hospital皮膚科主治醫生Howard Sobel是其中之一,「原因很簡單,長期缺乏睡眠會阻擾身體自製膠原蛋白,減慢細胞更新以及皮膚自我修復的能力,使皮膚看起來缺乏活力又枯乾,皺紋亦會增加。」

第二、吃豬腳!補充膠原不怠慢!

Dr. Sobel以睡眠防止膠原蛋白流失,台灣皮膚科醫師就以更直接的方法——進食含膠原蛋白的豬軟骨、豬耳和豬腳,增加體內的膠原蛋白。當然,要烹煮這些食物頗費時間,不少醫師選擇取自豬隻身上的膠原蛋白粉作保養。而要加速體內膠原蛋白的合成,也是有竅門的,醫師們說:「每天都要吸收足夠份量的水果,水果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及酵素,可擔任身體的抗氧化劑,更可促成膠原蛋白的製造。」

第三、換床單!寢具衛生沒粉刺!

或許大家都有經驗,就是無論如何保養,臉上總是長滿粉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附屬醫院的皮膚學家David Bank說:「你的寢具(如枕頭)可能是元兇。」我們每天在床上待4至8小時,假如寢具不衛生,皮膚的確會直接「受災」。他表示,枕頭會吸收護膚品、掉落的死皮、細菌以及夜間皮膚分泌的油脂,睡在上面,這些東西會全部進入毛孔。他說:「我至少一周換一次床上用品,有時甚至會換兩次。」

第四、羊胎素!日本女醫師都愛

胎盤素是全球美容業界非常重視的保養成分,日本吉田健太郎醫師更以臨床經驗撰寫《胎盤素的健康.美容神效》一書,分享胎盤素在日本美容界的趨勢。不少日本女醫師均認定胎盤素的效用,皆因諾貝爾科學家卡爾教授(Professor Karl)指:「羊胎精華可活化衰退細胞,令器官恢復活力。」她們每天都會吃一匙來自澳洲綿羊的胎盤精華作保健用途,更表示補充羊胎精華同時攝取膠原蛋白,有助羊胎精華的吸收,可增強自身修復功能。

第五、不沾糖!沾糖愈多老得快!

這個「糖」,是指額外增添的甜味,如砂糖、冰糖等等。以戒糖方式控制體重十分普遍,但跟皮膚護理又有何關係?奉行無糖飲食的美國皮膚科醫生佛瑞克.柏瑞特(Fredric Brandt)指出,攝取過多糖分會使糖分子黏附於細胞蛋白,造成糖化作用(Glycosylation),令膠原蛋白硬化斷裂,皮膚鬆弛。他認為,皮膚出現問題,很多時候是吃出來的,只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留意,想有好肌膚也不是一件難事!

5大習慣之中,竟然有4項跟膠原蛋白有關!這是當然的,因為皮膚成份中,有70%是由膠原蛋白組成,要維持皮膚健康,最聰明的方法還是每日吃一匙含羊胎精華的膠原蛋白粉,一起跟上專家的養膚絕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913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2月18日《路透社》報導,德國BNT公司願意提供台灣新冠疫苗,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回應,希望能完成僅差1步的合約流程,但今(19)日陳時中說雖然已去函BNT,但暫時沒有收到回覆;另外,疫苗開打指揮中心已正在籌備,會依據廠牌疫苗特性,發配醫院或社區接種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四十歲男性洗腎病人,在醫護人員定期評估下,發現洗腎用的瘻管震動感比平時薄弱,並有1公分的假性動脈瘤,但瘻管周圍沒有紅腫或感染的現象,透析的過程中,雖然維持著不錯的血流供應,但是壓力卻愈來愈高,隨即轉介放射診斷科門診進行「周邊動靜脈血管擴張術治療」,發現其上肢靜脈嚴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日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買到505萬劑莫德納疫苗外,昨(18)日德國BNT也釋出善意,願意提供台灣疫苗,然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布研究顯示,輝瑞BNT疫苗對南非變異病毒效力大減3分之2,甚至美國莫德納疫苗也有類似狀況,國內學者認為,疫苗廠現皆在解決這個問題,未...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喝橄欖油可以排出膽結石?擁有清大高學歷的百萬YouTuber愛莉莎莎透過影片宣揚民俗療法,引發爭議及眾多醫師譴責。胃腸肝膽科醫師表示,所謂喝油、喝蘋果汁可讓膽結石排出體外,均屬無稽之談,從未看過病人因此痊癒,但遺憾的是,仍有2、3成患者堅信不疑,再次就診時,膽結石卻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