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看節氣養生 八月就要防秋燥

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每個節氣意味著季節的不同特性,想要養生,順應天時看節氣進行就對了……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屬於八月的節氣包括了立秋(八月八日─八月二十二日)、處暑(八月二十三至九月七日),在夏日將進入尾聲的立秋,氣溫仍然偏高,緊接而來的秋季又偏乾燥,要注意身體各處缺水的秋燥現象;處暑的氣溫雖然已經下降,連帶的,體溫也會降低,這時節要做好保養,以防免疫力下降,造成秋冬兩季容易發生感染問題。預防秋燥對身體可能來的損害,七個小方法就能搞定。

善用白色食物潤燥
中國人最擅長以陰陽五行進行自然療法,依照中醫的說法,人體五官的肝、心、脾、肺、腎,分別對應到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相對應的自然節氣則是春、夏、長夏、秋、冬;在五色的對應上則是青、紅、黃、白、黑,因此秋季應該多吃白色食物來潤燥養肺。白色食物偏重益氣行氣,經常食用白色的食物,有益於呼吸系統,能在秋季幫助舒緩秋燥。白色食物包括白木耳、蓮藕、高麗菜、甘蔗、水梨、山藥、白蘿蔔、洋蔥、薏仁、菇類、白花椰菜、牛奶…藥材類包括茯苓、玉竹、川貝、西洋參…喜歡藥膳的人也可以多加應用。

多吹自然風
有句俗諺說:「立了秋,把扇丟。」雖然立秋後,氣溫仍然可能很高,也要盡量減少使用空調,保持基礎體溫。在空調環境裡待超過八小時,冷風空調使內分泌受到影響,加重體內乾燥的程度,建議打開窗戶,多吹點自然風讓身體自然降溫吧。

 

少苦味寒涼

秋天的特色是陽消陰長、由熱轉寒,秋天的乾燥很容易傷害到肺部與呼吸系統,特別是有慢性支氣管炎的人,一些在夏天常吃的東西,這時候就要忌口囉。中醫學也認為,苦味食物性燥,苦寒的東西容易損害人的陽氣和津液,像是苦瓜等味道比較苦的食物,以及夏天大家很愛的西瓜、冰品,這時候也要少吃,特別是寒涼食品會讓抵抗力比較弱的人拉肚子,肺不好的人也會咳嗽的更厲害。

 

經常按壓湧泉穴

湧泉穴位於足底,在足前三分之一凹陷處,這個穴位顧名思義,在體內主水,能把水分送到人體各個部位,有效避免秋燥問題。而人體足部有豐富的末梢神經及毛細淋巴血管,經常按壓湧泉穴,能促進淋巴循環與水分代謝。研究發現,每天按壓湧泉穴十二分鐘,能讓真皮組織代謝率提高十四%,讓人內外都水嫩!

 

少搭飛機

飛機在高空飛行時,溼度只能維持在十度左右,有研究指出,坐經濟艙三小時,流失的水分等於坐在封閉的辦公室時十小時,不僅會引起口乾舌燥,也會讓肌膚變得乾燥。如果不能少搭飛機,就要注意在機上的保濕與補水。機艙內因為溼度低,也會讓鼻腔容易充血,免疫力降低,可以攜帶一瓶鼻腔鹽水噴劑,登機前先沖洗、濕潤一下鼻腔。

 

幫足底保暖

夏天喜歡在家裡打赤腳讓身體涼快點嗎?到了秋天最好穿上室內拖鞋或是準備幾雙棉襪幫腳底保暖。足部是連接身體與大地的通道,如果常打赤腳或光腳穿鞋,容易讓足底吸收過多的寒氣,加重體內乾燥的程度,注意腳底的保暖也有助維持身體的溫度,提高人體免疫力。

 

多吃新鮮葡萄
葡萄有一種名為白藜蘆醇的成分,它具有高效抗氧化能力,也能促進細胞與組織修復,因此能強化皮膚自我保護及修護的能力,使皮膚恢復彈性。白藜蘆醇也能幫助皮膚吸收優質水分,促進皮下血液循環,不但能保持膠原蛋白的彈性,也有助把乾燥物質趕出體外。一般瓶裝葡萄果汁含有過多的糖分與人工香料,想幫皮膚補水,還是多吃新鮮葡萄吧。

用銀耳入菜

銀耳具有生津潤肺、益氣活血、滋陰補腎、滋潤肌膚的功能,不管是燉點冰糖銀耳蓮子湯,或是把同屬白色食物的甘蔗與銀耳拿來燉成銀耳甘蔗糖水,都是潤燥養顏的湯品。胃口不好的時候,也可以把銀耳一○克,鮮百合五○克,加入白米一○○克,燉成粥,就是潤肺養陰、健脾生津的好粥品。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本期【魅麗雜誌 59期/ 8月號】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流感高峰期,原以秋冬季節為主,但面對季節交替,加上日夜溫差大等因素,門診中,因罹患流感看診的患者有明顯增加的趨勢;大同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陳延珊指出,尤其連續假期,民眾全家出遊,更是容易助長兒童群聚感染的風險。罹患流感,除了常見的感冒症狀外,也會出現全身肌肉痠痛、高燒不退等現...

閱讀詳情 »

為增進兒童健康,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免費提供7歲以下兒童「新一代兒童預防保健」服務,除了原有的身體檢查、諮詢指導外,新增聽語及自閉症篩檢、斜弱視檢查等項目。家長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預防保健就不可少。依據國民健康局調查資料顯示,約4成家長不知道政府有此項「新一代兒童預防保健」服務補助,僅有2成家長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台南市立醫院今年營運邁入第25年,為慶祝25週年生日,規劃一系列院慶活動,特別為一直忙於臨床工作,沒有機會認識異性的未婚護理同仁牽紅線,在新化虎頭埤風景區,舉辦一日的「王子的約會之幸福愛戀趴」未婚聯誼活動,讓參加者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活動邀集院內未婚白衣天使與南科科技產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天氣漸暖,衣服越穿越少的同時,減重成了全民活動!但如何不需花大錢又達到減重效果?台北市自去年7月啟動花博公園3條健走路線,提倡民眾健走減重,今年4月底預計啟動中山北路2、3段綠茵古道,將健走活動拓展到市區大馬路旁易達處。 台北市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容笑英表示,今年推動的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