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眼前「飛蚊、閃光、視野縮小」? 視網膜剝離3大恐怖警訊來了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防疫長時間宅在家,不管追劇還是上網、玩手遊,過度使用3C,千萬得慎防視網膜病變!尤其,國內醫界觀察發現,國人發生視網膜剝離有其獨特的「台灣特色」發病高峰,分別是50到60歲及20到29歲的女性,且這類患者不一定都有高度近視的病史,但發病前飛蚊症的症狀會突然增加。

過去視網膜剝離個案,一般以高度近視、白內障病史以及男性為主,但開業眼科醫師潘志勤表示,近期研究及臨床顯示,視網膜剝離好發年齡出現上述的現象。

臨床就有一名66歲男子,一年多前左眼突然出現飛蚊症症狀,一開始不以為意,並未立即就醫,沒想到最後導致視網膜剝離,雖然緊急手術修補,但視力已部分受損,今年5月右眼又出現類似飛蚊症症狀時,嚇得立即安排就醫,果然確診右眼視網膜已有破洞,且有局部視網膜剝離現像,所幸即時就醫,救回一隻眼。

潘志勤說,一旦飛蚊症症狀明顯增加,或是發生閃光,以及周邊視野缺損等現象,即是視網膜剝離的警訊,一定要立即就醫;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將高度近視定義下修為近視500度,而因高度近視提早發生的眼疾,除了急性的視網膜剝離、黃斑部裂孔等,慢性的乾眼症、白內障、青光眼及黃斑部解離等都有可能提早報到。

開業眼科醫師黃宇軒提醒,除了高度近視,三高、糖尿病或是有黃斑部病變家族遺傳疾病的族群,微小血管亦容易產生病變,造成視網膜出血、水腫或壞死,損及視覺功能,需特別注意自身眼睛狀況,避免黃斑部病變,倘若一旦發生中心視力模糊、扭曲變形,也要盡早尋求診斷治療。

台灣近視人口居高不下,眼科醫師強調,預防近視及控制度數的增加,是護眼關鍵,對於離不開3C產品,長時間曝露在藍光下的現代人,應養成良好用眼習慣,讓雙眼適度休息,同時更要記得定期的視力檢查,尤其著重在眼底視網膜檢查項目,好搶在眼疾問題惡化之前,及早發現。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4歲女童「眼失焦、不認得人」 爸媽必知腦膜炎危險徵兆!

好熱!今高溫恐飆破36度 一天中這「要命時刻」得避開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視力變差,眼睛本身不一定是病因,可能是身體其他疾病造成。醫師表示門診收治一名 40 歲女性,近 3 個月視力快速惡化,檢查發現是罹患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一眼病情較輕微,另一眼卻比較嚴重,而她雖然在 10 年前發現糖尿病,但因身體沒有任何明顯不適,一直未積極治療控制血糖,造成現在這種治療後視力也難復原...

閱讀詳情 »

1、鼠標、鍵盤 電腦是白領一族辦公的必需品,不過,有研究顯示,電腦鍵盤、鼠標由於很少清洗,往往成為藏污納垢的地方,其上所含的微生物數量比馬桶還多,可以說比馬桶還臟。專家認為,鼠標、鍵盤上所含的大量病菌有可能會引起皮膚病,也容易在人體抵抗力較弱時引發紅眼病或帶來腸胃不適、腹瀉等疾病。 為了消除電腦帶...

閱讀詳情 »

每當你運動一段時間過後,會不會感覺到單一側下腹疼痛呢?如果會,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該部會是胃下垂吧! 其實他並不是甚麼臟器下垂了,而是一種叫做「岔氣」(side stitch)的急性胸肋痛,或稱為「運動相關暫時性腹痛」(ETAP),通常在運動停止時,疼痛感自然會漸漸消失。除非經常運動,否則即使身體健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