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眼前「飛蚊、閃光、視野縮小」? 視網膜剝離3大恐怖警訊來了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防疫長時間宅在家,不管追劇還是上網、玩手遊,過度使用3C,千萬得慎防視網膜病變!尤其,國內醫界觀察發現,國人發生視網膜剝離有其獨特的「台灣特色」發病高峰,分別是50到60歲及20到29歲的女性,且這類患者不一定都有高度近視的病史,但發病前飛蚊症的症狀會突然增加。

過去視網膜剝離個案,一般以高度近視、白內障病史以及男性為主,但開業眼科醫師潘志勤表示,近期研究及臨床顯示,視網膜剝離好發年齡出現上述的現象。

臨床就有一名66歲男子,一年多前左眼突然出現飛蚊症症狀,一開始不以為意,並未立即就醫,沒想到最後導致視網膜剝離,雖然緊急手術修補,但視力已部分受損,今年5月右眼又出現類似飛蚊症症狀時,嚇得立即安排就醫,果然確診右眼視網膜已有破洞,且有局部視網膜剝離現像,所幸即時就醫,救回一隻眼。

潘志勤說,一旦飛蚊症症狀明顯增加,或是發生閃光,以及周邊視野缺損等現象,即是視網膜剝離的警訊,一定要立即就醫;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將高度近視定義下修為近視500度,而因高度近視提早發生的眼疾,除了急性的視網膜剝離、黃斑部裂孔等,慢性的乾眼症、白內障、青光眼及黃斑部解離等都有可能提早報到。

開業眼科醫師黃宇軒提醒,除了高度近視,三高、糖尿病或是有黃斑部病變家族遺傳疾病的族群,微小血管亦容易產生病變,造成視網膜出血、水腫或壞死,損及視覺功能,需特別注意自身眼睛狀況,避免黃斑部病變,倘若一旦發生中心視力模糊、扭曲變形,也要盡早尋求診斷治療。

台灣近視人口居高不下,眼科醫師強調,預防近視及控制度數的增加,是護眼關鍵,對於離不開3C產品,長時間曝露在藍光下的現代人,應養成良好用眼習慣,讓雙眼適度休息,同時更要記得定期的視力檢查,尤其著重在眼底視網膜檢查項目,好搶在眼疾問題惡化之前,及早發現。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4歲女童「眼失焦、不認得人」 爸媽必知腦膜炎危險徵兆!

好熱!今高溫恐飆破36度 一天中這「要命時刻」得避開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幫助受照顧者 擺脫過度依賴或疏離的行為模式 若受照顧者陷入過度依賴或疏離的行為模式,不要感到挫敗,你要幫助他擺脫過去的反應方式,找到新的方法來處理。以下是一些有用的策略。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圖說:如何幫助受照顧者,擺脫過度依賴或疏離的行為模式?   重新...

閱讀詳情 »

▲均衡飲食多樣化,養成良好的生活型態,才是健康保健的根本之道。(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電視上不時可看到廣告強打南極磷蝦油,宣稱可降血脂、避免血栓、預防動脈硬化等,但營養師揭露驚人事實,原來市面上的磷蝦油補充劑大多是膠囊,若換算成天然食物,最多吃35克鮭魚或鱒...

閱讀詳情 »

腎臟是掌管身體代謝的重要器官,雖然腎臟癌並非十大癌症之一,但因腎臟癌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當身體發現異狀時恐時已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泌尿外科黃建榮醫師表示,腎臟腫瘤可透過腹部超音波、X光或斷層掃描等非侵入式方式檢查,因此若能夠透過定期健康檢查,方能早期發現病灶、早期治療,以期能控制病況,甚至恢...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力推「無菸軍隊」有了效果,國健署自2003年起就跟國防部合作,透過辦理戒菸就贏比賽、戒菸班、戒菸講習及戒菸輔導員訓練,再搭配國軍醫院戒菸門診、部隊醫務所等多管齊下,最新數字顯示,國軍吸菸區不但已經從2009年的1796個裁減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