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眼前出現黑影飛蚊症擾 針灸加中醫調理顧目珠

眼前出現黑影飛蚊症擾 針灸加中醫調理顧目珠

【NOW健康 林郁敏/新北報導】現代人時常用眼過度,引來飛蚊症困擾,其主要源於眼睛「玻璃體的退化」所致。飛蚊症發生時,只要眼球移動就會出現黑絲、魚鉤、雲朵、變形蟲等,有黑黑或灰灰的陰影。中醫師鄭愛蓮表示,飛蚊症除了老化因素之外,太晚睡或過度疲勞等都可能誘發。該症狀沒有痛覺,每個人出現的數量多寡也不一定,但對於視力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妨礙性,且不論大小形狀如何,突然出現的飛蚊症,都可能造成心理的恐慌。

 

眼睛的玻璃體為半流動的黏稠液體,含有多量玻璃體纖維、水分及少量的細胞,當玻璃體從黏稠的果凍狀退化後,會逐漸稀釋變成水樣狀,導致玻璃體變混濁,有時凝結成微小粒狀或塊狀,當光線透過玻璃體投射於視網膜時,就會看到小黑點在眼前晃來晃去,對於日常視覺的清晰度造成不小的困擾。

 

鄭愛蓮曾收治1名60歲的女會計師,當時正好遇上報稅期間,工作相當忙碌且眼睛疲累,報稅完畢後連續2天突然發現眼前一直有黑影飄來飄去,令她開始感到心慌及困擾,決定前往中醫求診。經過2次針灸、搭配服用1個月肝腎中藥調理,至今1年多未再出現飛蚊症現象,像這種病史尚短,若能盡速治療,通常好轉得快,針灸完畢黑影會變淡、變薄,直到完全消失。

 

另1名65歲的家庭主婦,則是當初發現眼前有飛蚊晃來晃去,並未多加理會,此種症狀持續2年之久,左眼較輕微、右眼飛蚊比較多,透過針灸輔以服用補肝腎搭配加強通竅的中藥雙管齊下,治療約莫1個月,左眼狀況好轉;而右眼症狀較嚴重,但在規律針灸3個多月後,飛蚊也幾乎消失。通常病史愈久、治療時間愈長,但改善速度快慢會依個人症狀、體質有所不同。

 

多數人都不曉得飛蚊症可以透過中醫治療,單純飛蚊症通常針灸2至3次,就可以明顯改善。鄭愛蓮指出,中醫治療飛蚊症著重針灸搭配中藥調理,針灸主要針對手部的合谷穴、三叉一穴、三叉二穴等穴位,或連同眼周旁的睛明穴、攢竹穴調理。若肝氣不好,會再加強腳部的光明穴;胃氣不佳,則會增加足三里的穴位針灸。治療過程1周針灸2至3次,再搭配六味地黃丸、小柴胡湯等調理肝腎兩經,以及添加遠志、石菖蒲等開九竅的中藥方,幫助眼睛盡快恢復正常。

 

西醫認為單純的飛蚊症不需要特別治療,症狀可能會隨時間而減緩或消失;透過中醫治療,多能收取快速的改善效果。但部分糖尿病患、高血壓或中風患者,恐因視網膜病變或血管病變等問題,也出現飛蚊症現象,應前往眼科接受視網膜眼底檢查確定病因。

 

鄭愛蓮提醒,中醫治療飛蚊症期間及痊癒後,應維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營養均衡、少食烤炸食物,通常飛蚊症常見於老年患者,然而現代人往往是因過度使用3C產品,又常熬夜所致,應於平時就養成良好用眼習慣,預防飛蚊症提早上身。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國內約有五十萬人有心律不整的問題,其中心房顫動是老年族群心律不整中最常見的症狀,而多數的民眾對心房顫動的篩檢意識低,不了解該病可能帶來的嚴重問題。除了高齡族群外,兒童也會有心律不整問題,其中最常見的兒童心律不整為心搏過速,若是藥物無法控制或是狀況嚴重時,則需考慮進行心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根據國外2021年一份調查,疫情期間各國因封城與戴口罩限令,導致民眾對口腔衛生重視程度大幅下降,大約兩成五的兒童沒有做到一天刷牙兩次。3月20日是「世界口腔健康日(World Oral Health Day)」,由知名無糖口香糖品牌打造的照護網,與中華民國家庭牙醫學會副...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受疫情影響,近2年來,國人口罩不離身,有些人則是樂於戴口罩,因為可以減少口臭所帶來的人際困擾。最近調查發現,年輕族群每2人就有1人口腔異味,牙科醫師提醒,找出病因,並養成定期口腔檢查的習慣。 台灣青年世代口腔健康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在18至30歲年輕族群中,6成5在過去...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健保部分負擔改革勢在必行,健保署規劃,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檢驗檢查均不再免費,超過1千多萬人受到影響。醫院協會代表3月初向衛福部長陳時中建議,慢箋部分負擔應有一致性,如果徵收,就各級醫院、診所全部都收,或是一律不收。今(16)日傍晚,衛福部正式預告「健保部分負擔調整方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