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衛福部預告「健保部分負擔調整方案」 5張圖卡1次了解

衛福部預告「健保部分負擔調整方案」 5張圖卡1次了解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健保部分負擔改革勢在必行,健保署規劃,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檢驗檢查均不再免費,超過1千多萬人受到影響。醫院協會代表3月初向衛福部長陳時中建議,慢箋部分負擔應有一致性,如果徵收,就各級醫院、診所全部都收,或是一律不收。今(16)日傍晚,衛福部正式預告「健保部分負擔調整方案」,最初方案擬定急診、藥品、慢性處方箋、檢驗檢查等4大部分均增加自費額度,最新院版中,慢箋維持現況,第2、3次無須自付,其餘3部分則依照醫療院所級分別徵收費用。


衛福部預告「健保部分負擔調整方案」 5張圖卡1次了解

▲新增檢驗(查)部分負擔:以檢驗(查)費用10%、20%收取,按經轉診及未經轉診訂定不同上限。(圖/健保署提供)


在「健保部分負擔調整方案」中,以徵收檢驗檢查費用最令民眾有感,目前患者做任何檢查檢驗(如血液、超音波、核磁共振等),都不必自付,但新制上路後,就必須多收這筆錢。


以基層診所、地區醫院為例,檢驗檢查費用如在500元以下,即可免收,但超過500元,則收取1成,上限為100元。區域醫院則依10%至20%比率收取,如經轉診,上限為150元,未經轉診為300元;醫學中心經轉診上限為200元,未經轉診為400元。


衛福部預告「健保部分負擔調整方案」 5張圖卡1次了解

▲調整藥品部分負擔(含慢性病連續處方箋):以比率20%收取,並訂定上限200元、300元。(圖/健保署提供)


在藥品費用部分,至基層診所、地區醫院就醫,藥費在100元以下,無須自費,超過100元,則收取20%,上限為200元,醫學中心、區域醫院一般藥費依20%比率收取,上限300元。


至於慢箋部分,第1次慢籤領取費用比照一般藥費,第2次、第3次則則維持現行制度,不管至醫學中心或診所領藥,都不必額外付費。


衛福部預告「健保部分負擔調整方案」 5張圖卡1次了解

▲調整急診部分負擔:配合藥品及檢驗(查),按急診嚴重程度調整定額。(圖/健保署提供)


在急診部分負擔方面,按檢傷分類至第4、第5級,病情較輕,如果至醫學中心、區域醫院急診就醫,則分別多付800元、600元等部分負擔。


預估該項新制最快5月上路,屆時民眾至醫學中心就醫批價時,應相當有感,以台大為例,目前門診最高費用為720元,新制實施後,基本部分負擔420元、掛號費100元、藥費上限300元、檢查檢驗費用400元,最高來到1220元。


衛福部預告「健保部分負擔調整方案」 5張圖卡1次了解

▲調整方案影響金額總計及對民眾及外單位影響金額。(圖/健保署提供)


健保署統計,新制上路後,36.7%民眾(846.2萬人)不受影響,就醫時無須增加部分負擔,22.9%(526.7萬人)1年約多繳10元到200元。


在調整藥品、檢驗檢查費用、門急診等部分負擔之後,初估1年挹注健保107.3億。另預估,如因此而減少就醫次數,只要每人減少1次就醫,就可幫健保省下近378億元。


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今天預告健保部分負擔方案,蒐集意見14天,最快4月正式公告,如果順利,最快在今年上半年正式實施。


衛福部預告「健保部分負擔調整方案」 5張圖卡1次了解

▲調整各項部分負擔:全年累計影響金額人數分布。(圖/健保署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全台每8名成人有1人腎病變 三高危險群尤應慎防高腎壓
▸中度肥胖應積極減重嗎? 醫曝:合併這些問題就有必要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好不容易有了愛的結晶,許多父母都會盡最大努力來確保胎兒健康,除了一般產檢之外,還可抽血、採集尿液來作產前疾病檢驗,而現代人普遍晚婚,34歲之後的高齡產婦越來越多,胎兒異常的風險增加,衛福部建議進行羊膜穿刺,檢視染色體是否有異常。過去羊膜穿刺所能檢測出的異常有限,近十年內...

閱讀詳情 »

61歲的王先生罹患淋巴癌,卻堅持不願就醫接受治療,家屬無奈只得配合他在家中照顧,但身體狀況漸漸惡化,身上有多處壓瘡,瘦成皮包骨,家人無力照顧也十分疲憊,最後只得送往臺中醫院急診室。臺中醫院血液腫瘤科林俊良主任發現,病患肺部、腹部皆有大量積水,白蛋白低下,嚴重營養不良,經詢問才知道他因害怕疼痛不敢就醫...

閱讀詳情 »

糖尿病雖然不是絕症,但是,併發多種慢性疾病卻猝不及防!糖尿病是台灣的十大死因之一,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平均每55分鐘就奪走一條人命!尤其幾乎佔糖尿病患者9成的第二型糖尿病人數,持續快速增加,且有年輕化趨勢,令人人擔心提早產生併發症。迎接新的一年到來,美國《時代》(TIME)報導,美國醫學協會(A...

閱讀詳情 »

最近天氣冷,大家都不愛出門,窩在辦公室或家裡,變成久坐一族,長時間變成「弱肌族」而不自知!肌力不足後遺症真不少,除了容易跌倒、骨折、腰痠背痛之外,甚至也會傷腦,原來都是肌肉量少惹禍!物理治療師簡文仁將來教大家養「肌」健康操,不但防肌少症、避免骨質疏鬆抗跌倒,還能防老又護腦!(影音/攝影江旻駿) 肌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