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睡不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 醫師:應及早就醫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睡個好覺是生活中最平常不過的事,但隨著工作壓力越來越沉重,睡眠障礙盛行率越來越高,醫師提醒,晚上睡不好連帶影響白天精神,注意力無法集中、警覺性降低、記憶力下降等,必須謹慎以對,及早就醫。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2017年最新調查發現,台灣慢性失眠症的盛行率為11.3%,即每10個人中幾乎就有1個人飽受失眠之苦,原來對許多人來說,睡個好覺難度相當高。成大醫院家醫部醫師鄭翔如說明,經常睡不好的人可能就是睡眠障礙的高危險群,當人長期處在睡眠障礙困擾,對身心都是一種極大的負荷,如果無法適當解決,恐將導致身心俱疲,或是提高意外事件風險。

  鄭翔如認為,睡眠障礙是一種長期持續、且在睡眠的質與量上均無法讓個人滿足的狀態,在看待「睡得好不好」時,必須注意夜間的睡眠狀況,還需觀察白天的身體與精神狀態。如果夜晚睡眠時出現打呼、夜尿、以及睡眠中出現不正常肢體活動、夢遊、夢話或夢魘等,就應積極就醫,改善睡眠品質。

  舉例來說,睡眠時打呼可能合併呼吸短暫中斷進而產生窒息或嗆醒、睡不安穩、張口呼吸、容易覺醒等症狀,以致於白天精神欠佳,影響工作或是課業等表現。鄭翔如提及,門診常收治感覺自己永遠睡不飽、睡不夠患者,即使晚上睡眠時數超過8小時,但醒來後仍異常疲倦,有時連看書、看電視、坐車、與人交談時都會突然睡著,這類情形在午餐後、午後坐著休息時尤其嚴重。

  此外,罹患某些慢性疾病也可能導致睡眠障礙,例如,中樞神經退化症、失智症或巴金森氏症等神經系統疾病,或是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則較容易合併睡眠障礙。鄭翔如提醒,如果夜晚睡眠品質欠佳,或是白日嗜睡、注意力變差等問題,就代表身體正發出警訊,務必尋求睡眠專科醫師的專業評估,找出病因接受治療,才能睡好覺。

相關推薦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17)日公布國內新增2例境外移入COVID-19(武漢肺炎)確定病例,為30多歲本國籍男性(案605)及50多歲本國籍男性(案606),分別自緬甸、印尼入境。莊人祥表示,案605今年3月至緬甸工作,9月6日起陸續出現嗜睡、發燒、嗅味覺喪失等症狀,於當地就醫確診武漢...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疫苗研發再有好消息,繼美國輝瑞大藥廠與德國BioNTech聯手的BNT疫苗宣布預防效果達90%後,美國莫德納公司也公布初步數據指旗下疫苗防護力可達94.5%。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7)日表示,台灣仍有望可於明年中之前買到國際疫苗,初步以每劑700元、採購150...

閱讀詳情 »

范景翔有感於新冠COVID-19疫情因素,世界城市人均依據政府社會安全規範處於環境防護、隔離狀態,在此之下身心活動力、運動量、人際溝通均大幅減少,希望藉由項目活動倡導「運動意識」疫情期間以適合的運動方式促進血液循環、新陳代謝提升免疫力,以及預防、改善疾病症狀,讓身心靈保持健康,傳遞社會正能量「NEW...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氣溫變化大,桃園再冒本土登革熱!疾管署今(17)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本土登革熱病例,為桃園市龜山區龍華里50多歲男性,11月8日至15日間陸續出現發燒、腹瀉、嘔吐、紅疹等症狀,三度急診就醫,經登革熱NS1快篩陽性通報,最終檢驗IgG、IgM抗體及PCR皆呈陽性而確診。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