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睡覺打鼾太吵、睡不飽⋯醫曝「患1症」恐戴呼吸器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採訪報導)

睡覺打鼾太吵 睡不飽⋯醫曝「患1症」恐戴呼吸器

45歲的吳先生長期有打鼾問題,白天常常精神不濟,有時開車還會打瞌睡,於是到郭綜合醫院就診。檢查發現他的BMI為42。雙側扁桃腺沒有明顯肥大,舌根輕度肥厚,安排睡眠檢查發現其呼吸中止指數(apnea- hypopnea index,AHI)為顯示為重度窒息,醫師建議病患減重並合併陽壓呼吸器使用。半年後再測BMI變為31.7,更覺得白天精神改善許多。

52歲張先生BMI為30,因太太常抱怨其打鼾聲太吵影響睡眠而前往求診,睡眠檢查顯示AHI為重度窒息,理學檢查發現鼻中膈彎曲、下鼻甲肥厚,雙側扁桃腺和軟顎輕度肥大。醫師建議他接受鼻中隔鼻道成形手術,且使用呼吸器後AHI變為輕度窒息,生活品質也明顯提升。

睡到打鼾到一半恐呼吸中止!病患體重超標是主因
郭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何承宇表示,睡眠呼吸中止症常見於男性、肥胖、酗酒、以及安眠藥依賴的人身上,病患常常會覺得白天精神不濟,進而影響工作和生活。在患有慢性病之病患身上,甚至會導致死亡率上升,是不可輕忽的問題。一般睡眠呼吸中止症分成3類:

  • 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
  • 中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
  • 混合型睡眠呼吸中止症

其中,大多數的患者屬於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約佔84%。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特徵是上呼吸道阻塞造成,但根據不同病患阻塞位置和阻塞型態不同,這個疾病是屬於多層次(multilevel)疾病。阻塞部位可位於鼻腔、鼻咽、軟顎、舌根、扁桃腺,甚至是會厭軟骨等不同部位,另外下巴短、脖子短、肌肉鬆弛和肥胖也是常見的因子。

有睡眠障礙者,減重、配戴呼吸器可幫助呼吸暢通
何承宇指出,打呼和睡眠障礙的病患需要接受一系列完整的評估,其中包含病史、睡眠評估問卷、上呼吸道完整內視鏡檢查、以及多頻道睡眠檢查等,大約2至3週內能夠完成。睡眠障礙的治療方式有非常多的選擇,而不同的病患也有不同病因,除了依照阻塞位置和型態的不同,可施以扁桃腺切除手術、懸雍垂軟顎咽喉成形手術、鼻中膈鼻道成形手術之之外,幫助減重、配戴呼吸器也有幫助,鼓勵病患和醫師一起討論達成共識。

何承宇提醒有睡眠障礙的民眾,睡眠呼吸中止症是一個不可輕忽的隱形殺手,嚴重的話可能會造成慢性死亡。此外,睡眠問題不一定能單靠手術解決,但能夠改善病患配戴呼吸器的舒適度,醫師亦會根據每個病患不同的情形給予不同的治療,甚至是合併使用多種方式,以達成最大的治療效益。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一般而言,細胞膜的界面複雜且脆弱,當細胞死亡後,細胞骨架網絡的分解會破壞細胞質與細胞膜中的支撐,進而導致膜破裂和崩解。過往許多研究若要保留細胞物質活性得經過繁瑣的步驟,而且也不盡然能完整保存。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胡哲銘與研究團隊的最新研究發現,在細胞中注入狀似果凍的水凝膠(PE...

閱讀詳情 »

近來又傳嬰兒窒息死亡意外,本月1日下午,北市內湖1間托嬰中心有1名小男嬰於午睡時突然失去呼吸心跳、臉色發黑,警消趕至現場緊急進行CPR急救,送醫後仍宣告不治,目前不排除因保母側躺抱住,造成男嬰受重壓窒息而死。事實上,照顧嬰兒有很多地方需要注意,像寶寶哭鬧不休時,除了給奶嘴之外,許多家長習慣抱起孩子...

閱讀詳情 »

嬰幼兒意外淹死、溺死、墜落或燒燙傷事件頻傳,但根據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統計,約有3成6歲以下兒童死亡是可避免的。財團法人長庚紀念醫院兒少保護中心提出由醫師根據臨床經驗觀察,票選出家長10大照顧疏忽行為,其中以「嬰兒趴睡」最為常見。醫師提醒,切勿為了讓嬰兒頭型漂亮而趴睡。 長庚兒少保護中心醫師葉國偉指出...

閱讀詳情 »

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助理教授蔡青青與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內科研究團隊,運用台灣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資料,首度探討國人心絞痛的發生率與變化。結果顯示國人心絞痛盛行率為3.5%,約55萬人,而女性是男性的1.6至1.8倍,45歲以下女性的心絞痛盛行率更逐年上升。此研究已刊登於2019年1月國際重要期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