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短短數月體重急降十多公斤! 少見病症害男子「食道彎曲塞滿食物」

▲進食困難體重急降,小心罹患食道遲緩不能症。(照/台北榮總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短短幾個月,體重快速下降十多公斤!67歲的周先生,20年來常火燒心、胸骨後疼痛及間歇性吞嚥困難,長期使用胃食道逆流治療藥物卻無明顯改善,近年來吃飯或喝水更有食物卡在食道中的感覺,還伴隨嘔吐,體重狂掉,檢查發現食道竟大幅彎曲擴張,且塞滿未消化的食物,確診為少見的食道遲緩不能症。

經新一代高解析度食道動力學檢查發現,周先生食道收縮蠕動功能喪失合併下食道括約肌壓力增加,確診為食道遲緩不能症第一型,接受經口內視鏡下食道括約肌切開術(POEM)後,第2天即恢復進食,1個月後體重回升10公斤。

台北榮總內視鏡診斷與治療中心主任盧俊良表示,食道遲緩不能是一種少見的食道蠕動功能異常疾病,病因不明,可能與病毒感染相關,導致食道肌肉收縮功能喪失與下食道括約肌放鬆失能。

食道遲緩不能症病人初期症狀會偶有逆流,經過數個月至數年逐漸進展為吞嚥困難與胸痛,嚴重時甚至會進食後嘔吐,並伴隨體重減輕等情形。

盧俊良提醒,由於這類疾病的臨床症狀變化速度慢,又類似胃食道逆流,經常造成誤診,因此,需要進行一系列完整的檢查方能確診,其中以食道動力學檢查為確定診斷的黃金標準,而目前新型儀器時間短,檢查成功率高,診斷率能增加1倍。

治療食道遲緩不能症,盧俊良說,傳統以內視鏡氣球擴張術、腹腔鏡Heller氏食道括約肌切開術為主,經口內視鏡下食道括約肌切開術則是近十年來新發展的一種微創內視鏡手術,治療效果與傳統治療不相上下或更優,近幾年來該院已為多位病友進行治療,術後症狀皆緩解且恢復正常社交生活。

照片來源:台北榮總提供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根據統計,超過一半以上的誤食中毒事件發生在小於6歲的孩童,尤其口腔期階段的小寶寶會藉由刺激嘴巴、口腔和舌頭來得到本能的滿足。另外,數據結果也發現,最常發生中毒意外的地方並不是在戶外,而是在家中。 任何東西都有可能造成兒童的誤食,包括藥物(降血壓藥物、降血糖藥物、維他命藥片、兒童藥水)、細小物品(玩...

閱讀詳情 »

臺中慈濟醫院泌尿科醫師謝登富,耗時1年多整理寫成《說不出口的「泌」密:一本大獲全「腎」療癒實錄》衛教書,幫助病人就醫前後都能好好理解泌尿系統疾病,得到最好治療效果。 泌尿系統病人常拖到最後一刻才想找醫生,門診的問題也很類似。謝登富醫師有20年臨床經驗,2016年榮獲大台中醫師公會第3屆醫療貢獻獎後...

閱讀詳情 »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的報告指出,乳癌是全球女性中最常見的癌症,也是全球第2大常見癌症,2018年新發病例超過200萬。在《全球醫藥新知》篇中「患乳癌的女性患心房顫動的風險較高嗎?」的報導,根據知名國際學術期刊《HeartRhythm》發表的1項新研究報告,研究人員發現,乳癌患者罹患心房顫動(Atri...

閱讀詳情 »

近期北半球國家除美國疫情仍處高峰外,歐洲、中國大陸、香港等多數國家流感病毒活動已逐漸趨緩,惟仍處流行期。流行病毒型別除中國大陸南方及香港仍以H1N1為主外,其他國家多轉為H1N1與H3N2共同流行,日韓2國則以H3N2為主。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上周類流感門急診累計82,252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