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研究指出居住環境PM2.5濃度高 罹患青光眼風險增6%

研究指出居住環境PM2.5濃度高 罹患青光眼風險增6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最近1項新的研究發現,空氣汙染可能會增加罹患青光眼的風險,研究刊登在《眼科與視覺科學調查期刊》(Journal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

 

英國倫敦大學眼科醫學院、倫敦Moorfields眼科醫院的博士Paul Foster表示,研究人員分析了全英國11.1萬餘人,在2006年至2010年間曾接受眼科檢查的數據。從研究中發現,青光眼是不可逆的失明主因,而居住在懸浮微粒較多或PM2.5濃度較高地區的人,得到青光眼的風險至少高出6%。

 

Paul Foster博士在UCL新聞稿中提到,雖然還不能確定兩者間是否有因果關係,但我們希望透過持續研究,以確定空氣汙染是否會引起青光眼,並找出對應的預防措施,幫助人們減少暴露於空汙環境中,降低對健康的危害。

 

Paul Foster博士解釋,青光眼大多數是不可控的因素,例如:年紀較大或是遺傳等。但這次的研究結果,可以確定青光眼的第2類型危險因子,且可能透過生活方式、治療或是政策改變而得到改善的。

 

倫敦大學眼科醫學院和Moorfields眼科醫院博士Sharon Chua說明,空氣汙染可能造成身體發炎反應,導致血管收縮而引發青光眼,這與空汙導致心臟病風險增加的機轉有關。另1種可能性則是,懸浮微粒可能具有毒性,會直接傷害神經系統並導致發炎。

 

編輯:陳盈臻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預防愛滋有新招!疾管署宣布,11月起推動愛滋預防性投藥計畫,預計提供1000名高風險行為者接受PrEP藥物,可維持安全性行為,並有效避免感染愛滋風險,防護效果最高達90%。 PrEP藥物 有效避免感染愛滋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47歲的朴教授,2007年開始發現右耳下有一顆腫瘤,經診斷為腮腺腫瘤,因工作繁忙,無法定期就診,近5年腫瘤逐漸大到影響外觀,韓國醫師建議進行腮腺切除手術,但會犧牲顏面神經,導致顏面神經麻痺,即使保留顏面神經,術後也會傷害到顏面神經,朴教授遍尋韓國和美國的名醫,但都得到相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加拿大約克大學、中國西安交通大學一項研究發現,如果用疫苗預防登革熱,很容易造成茲卡疫情爆發。研究認為,注射疫苗可能造成一些問題,如果想要預防登革熱、茲卡病毒散布、造成感染,最重要的,還是要搭配控制病媒蚊、消滅病媒蚊。 登革熱疫苗 可能造成茲卡病毒擴散 全世界約有三分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28歲的中信兄弟棒球隊打擊手蔣智賢,高三那年確診罹患第一型糖尿病,原本抱著能打一天棒球、是一天的心態;自從他學會密集監控血糖,每當血糖過低就喝果汁控制,以積極正面態度面對,如今與糖尿病和平共處。 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 每年11月14日為世界糖尿病日,中華民國糖尿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