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確診乳癌4期多數患者想放棄 研究顯示手術治療有幫助

確診乳癌4期多數患者想放棄 研究顯示手術治療有幫助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42歲李小姐3年前沐浴時,摸到左側乳房有個小腫塊,因無不適症狀不以為意,直到去年腫瘤擴散到皮膚表層,導致潰爛且發出惡臭才趕緊至台北慈濟醫院就診,經副院長張耀仁檢查發現,惡性腫瘤已有15公分大,且有肺臟、骨頭及淋巴腺等多處轉移,確診為乳癌第4期。一開始,李小姐因認定自己屬於癌症末期,而拒絕接受治療,但在張耀仁鼓勵下,歷經半年的化療與2年的標靶治療控制,腫瘤已消去許多,最後再進行乳房部分切除手術,如今她狀況穩定,也順利回歸職場與家庭。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8年的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所有乳癌患者中,50歲以下被診斷出乳癌比例約為34.4%,而乳癌第4期患者占了其中的5.2%。張耀仁說明,第4期乳癌指的是超越乳房及腋下淋巴結的遠端轉移,常見轉移處有骨骼、肺臟、肝臟,甚至是腦部等。過去普遍認為手術治療或放射線治療等方式,對第4期癌症患者的長期存活應無助益,因此多選擇姑息療法。然而,現今醫療的進步,化學治療、標靶治療、荷爾蒙治療、手術治療,甚至免疫藥物等,除了能大幅改善乳癌第4期患者的臨床症狀及生活品質外,亦能提高長期存活率。


2020年張耀仁與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合作,從國民健康署癌症資料庫中蒐集自2011年1月到2014年12月期間,共1,947筆乳癌第4期病人之資料加以分析,並將其分為2組:1組732位病人,曾接受過乳房切除手術,另1組1,215位病人,只做過簡單切片,並沒有做過任何手術治療,追蹤時間的中位數為38.2個月。同時將各種變數合併考量,包括年齡、是否做過化療、電療或荷爾蒙治療等,最後將2組進行比較發現,曾經歷手術治療的乳癌第4期病人,5年存活率明顯較另1組高。以整體存活率而言,手術切除組5年存活率可達5成左右。張耀仁指出,醫師會根據乳癌病理切片再加上影像檢查,判斷為4期,再依乳癌的基因型態判定次分型,而後擬定治療方向。從國健署的資料分析得知,除了腫瘤小於2公分或糖尿病患者,手術切除對於病人長期存活率是有助益的。


張耀仁呼籲,罹患乳癌的婦女應及早諮詢專業醫師建議接受治療,千萬別因恐懼耽誤病程,即使到了第4期,只要治療得當,仍有機會得到良好的控制。提醒女性過了20歲後,應維持定期自我檢查的習慣,留意家族病史,養成規律運動,遠離菸酒等致癌因子,並建議年過45歲後應該每2年做1次乳房X光攝影篩檢,若有家族病史可提早從40歲開始。


更多NOW健康報導
▸最新10大慢性食物過敏原排行公布 蛋白冠軍、蛋黃亞軍
▸抗生素vs.消炎藥別傻傻分不清 吃錯問題恐怕更嚴重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胃食道逆流恐釀食道癌? 「巴瑞特氏食道」是警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日前健保署發函給各醫事團體,函件中針對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所提建議,新藥上市,在國內應自費二年後,才能申請納入健保,要各醫事團體提供意見;對此,中華民國西藥代理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世雄認為,這對民眾並不公平!陳世雄理事長指出,目前一個新藥在台灣上市,得要在台灣進行臨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根據以往經驗,腸病毒大都在四月進入流行季節,六月達到高峰。然而,台北市近四週急診就診率平均值約為千分之4.12,遠遠高於去年同期平均值2.39和前四週同期平均值1.90。衛生局指出,今年社區流行的腸病毒為克沙奇A型,雖然大多是以輕症表現,但仍有導致重症的風險,提醒民眾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還記得四年前的暑假,莫拉克風災帶來的傷痛嗎?98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中南部地區,4年後,災民家園重建,成果獲災民肯定。衛福部特地舉辦「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經驗系列座談會-心理重建及生活重建」,為這段艱辛的重建歷程,留下珍貴的紀錄。98年的莫拉克風災,造成南部民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繼96年完成三人大愛捐贈連鎖換肝手術後,台北榮總去年12月25日再度完成三人活體連鎖換肝手術!今年60歲、罹患家族性澱粉樣多發性神經病變的陳先生,先接受兒子以活體捐贈的方式捐贈左肝,再把自己的右肝移植給另一位罹患肝癌的黃女士。三台手術同時進行,歷時12小時,動用三組移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