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確診社交遲緩 除了就醫家長還能怎麼做?

確診社交遲緩 除了就醫家長還能怎麼做?

隨著網路資訊發達,現代家長獲得資訊的管道豐富,對於孩子也相對投入更多心力照護,幾個月翻身、幾個月大放手走路、幾個月大會叫爸爸、媽媽,也都有時程表可以參考,一旦落後很快就會被察覺。在眾多項目之中,較不容易被發現的是社交遲緩,很容易會被認為怕生、慢熱、安全感不足,若確診之後,需要家長的大力協助才能有所進步。

把握黃金治療期治療 生活中應用社交技巧

生長環境及文化刺激,與孩子的學習及活動能力息息相關,若經由專業醫師評估,診斷為社交發展遲緩,家長還能怎麼做?亞東醫院兒童發展中心職能治療師黃佳妤表示,早期療育部分,建議家長把握黃金治療期,讓孩子接受職能治療與心理治療,以協助提升孩子的社交發展。

但除了療育之外,在生活中應用社交技巧是最重要的。將治療師建議的社交技巧應用在不同情境,多帶孩子接觸不同人群、每日和孩子討論情緒、在孩子不知如何處理衝突時,適時的介入,示範較適切的處理方式,並請孩子重複演練。但疫情期間接觸到人群的機會少,更建議家長透過角色扮演來模擬可能會遇到的情況。

各種情境角色扮演 引導孩子思考

在家中,可目標性的討論社交行為與情緒,例如在學校和同學發生衝突,因此孩子推了別人,請孩子嘗試說出當下的感受,並且釐清推人的原因,再引導孩子一起思考,下一次遇到相同的衝突時,如何解決較適切。黃佳妤建議,適時地透過角色扮演提升孩子同理心與社交技巧,並持續追蹤表現,直到孩子可穩定出現適切行為為止。

疫情期間,家長與孩子相處的時間也拉長,可以藉此重新建立與孩子之間的連結,透過繪本、讀本來代入情境,反問孩子,換做是他會有什麼感覺?會如何應對?即使是卡通影片,也有許多寓意深遠的主題,試著與孩子討論劇情、角色的反應,練習適當的行為及想法。

勿強迫孩子達到目標 主動學習進步多

不過許多家長容易操之過急,以強迫方式讓孩子做出家長期望的目標。例如,一定要和外人打招呼,不然就挨打,黃佳妤提醒,使用強迫的方式,往往會造成反效果,不僅破壞親子關係,也讓孩子無法自在的發展社交技巧。

學習各項技巧,主動學習是相當重要的一環,持續鼓勵孩子,看到並讚賞孩子的進步,利用積點制度引導會是比較好的方法,讓孩子快樂中成長,與家長關係相對較好的時候,也較有一個學習的模範,知道如何和他人建立正向關係,因此家長的耐心相當重要。


確診社交遲緩 除了就醫家長還能怎麼做?

亞東醫院兒童發展中心職能治療師 黃佳妤

專長:兒童職能治療、感覺統合治療、兒童專注力訓練、讀寫障礙訓練、社會互動技巧訓練等。

【延伸閱讀】

友華捐贈祛痰藥 可助近3300位新冠肺炎病人

牙齒亂等長大再矯正? 醫師籲:『有幾種情況,矯正不能等!』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45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頸椎扭傷又名頸部拉傷(neck strain),這是一種自限性的(時間一久,自然會好的)常見的頸部疾病。急性頸椎扭傷定義上是指頸部的肌肉受傷,但是由於頸部的肌肉很厚很深,因此靠理學檢查或複雜的影像檢查,也無法分辨出是那一種構造受傷。原則上關節小面的韌帶與頸椎間板(軟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根據國健署調查,全臺灣約有百萬人為憂鬱症所苦,正值高中的青少年約有6.8%罹患重度憂鬱症,但常常被誤認為是青春期的叛逆,其實這些青少年只是生病,並不是心情不好或欠缺抗壓性,切勿忽略青少年的求救訊號。 關心青年憂鬱問題 憂鬱症在世界三大疾病中排名第二,但青少年的憂鬱問題...

閱讀詳情 »

pic:bbc 過敏,是因為生活太乾淨? 人們的眼中,似乎所有微生物都是有害的,因而各種清潔劑應運而生,比如香皂可以殺菌,家用清潔劑能殺死99.9%的細菌。根據bbc報導有些科學家認為,家裡太乾淨反而不是好事,因為可能引發哮喘或過敏。那麼,應該怎樣在乾淨和與細菌共處之間尋找平衡呢?   ...

閱讀詳情 »

讓女性煩惱的便秘,除了對身體有壞影響之外,也會形成小腹還會使身體代謝率降低,最終會變成不容易瘦的體質(驚)。不只這樣,慢性的肩膀痠痛,也會讓你無法好好充份休息吧?!幫助女性治療便秘和肩膀酸痛的妙招就是「駱駝姿勢」!這個姿勢甚至還可以幫助塑身,怎麼可以不試試看呢~♡   消除便秘煩惱☆也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