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社交距離公眾聚會指引原則 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

社交距離公眾聚會指引原則 室內1.5公尺 室外1公尺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清明節連假即將展開,掃墓、家庭聚會、出遊都難以避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希望民眾能夠遵守群聚指引,人與人距離保持在室外1公尺、室內1.5公尺,大致就是1.5個手臂距離,如果是搭乘台鐵、高鐵、捷運等大眾運輸,人際距離難以保持,就一定要戴上口罩。

 

陳時中表示,即將宣告公眾聚會指引,大原則就是維持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人與人間隔距離,所有聚會場所包含餐廳等處,所有人都不應該近距離接近,必須保持安全距離。但如果在難以保持間距場合,例如捷運與高鐵等交通工具,就必須戴上口罩,座位密集的辦公場所,如果座位難挪動,最好也戴口罩。

 

4人以上聚會,香港已在3月29日開始強力取締,所有社交娛樂場所都要關閉,執法單位在公開場所只要發現4人以上聚集,都可以直接取締,處罰5萬港元(約20萬台幣),或監禁6個月。至於台灣是否也會採用類似措施?有無人力不定時稽查民眾是否遵照指引?陳時中特別說,相信台灣人的高水準。

 

陳時中解釋,目前仍然會用柔性指引,暫時不會用剛性限制取締,相信台灣民眾的高水準,能夠自律自己的行為,遵守政府防疫指引,維持人與人間隔距離,必要時戴上口罩,如果發生極端個案或特殊情況,才會使用剛性取締。基本上來說,人一隻手臂約1公尺,因此在室外須保持一手臂距離,室內則一手臂再退一步。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編輯嚴選:

【圖解】免疫力如何保衛身體? 10張圖卡讓你1次搞懂

相關推薦

   翻拍自多趣(下同)       宅心仁厚的草藥婆婆,獨自研製出治療糖尿病的草藥涼茶,不但醫好母親的糖尿病,亦使一名病人的糖尿指數恢復正常。 她有個外號,叫草藥婆婆,是現代嘗百藥的女神農。 在八打靈再也舊區,講到草藥婆婆李彩桂,無人不識,因為她的...

閱讀詳情 »

  久治不癒的「胃病」,原來只需吃這個就好了!(網絡圖片)  胃病實際上是許多病的統稱。它們有相似的症狀,如上腹胃脘部不適、疼痛、飯後飽脹、噯氣、返酸,甚至噁心、嘔吐等等。臨床上常見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十二指腸複合潰瘍、胃息肉、胃結石、胃的良惡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長期失眠 身心問題多 全台失眠人口高達2成!也就是說,每5人就有1人深受失眠之苦。千萬別小看長期失眠,開業中醫診所院長吳明珠指出,長期失眠會引起許多身心症,輕者容易精神緊繃、注意力不集中、煩躁不安、易怒、胃酸逆流;嚴重者可能月經失調、不孕、免疫力降低、恐慌症,甚至長腫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每年到了6月畢業季,許多大學生即將成為社會新鮮人,面試成為大學畢業生要面臨的第一個關卡,尤其面試時,容易因為緊張狂冒汗,對於腋下容易出汗的人,就會造成腋下濕答答的尷尬情況,但控制汗水、保持乾爽卻不是人人做得到,該如何避免腋下濕一片的窘境,也成為許多人夏日面臨的主要問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