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死亡累計5例】台灣新冠肺炎 死亡案例事件簿

【死亡累計5例】台灣新冠肺炎 死亡案例事件簿

【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3月31日為止,已經有5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從1月21日國內出現首例確診境外移入個案,是居住南部50多歲女性,於中國大陸武漢工作,1月20日由武漢搭機入境,因有發燒、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狀,由機場檢疫人員安排後送就醫,X光檢查顯示有肺炎,1月21日檢驗確認為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於下飛機後立即送往醫院隔離病房治療,並未進入社區。首例確診個案經由2次採檢與糞便檢查,都沒有檢驗出病毒,2月6日確認康復就可以返家。

 

首起因新冠肺炎死亡的個案,為第19例白牌司機,該案為中部60多歲男性,有B型肝炎及糖尿病病史,無出國旅遊史,亦非確診病例之已知密切接觸者。於1月27日出現咳嗽,2月3日因呼吸急促赴醫院就醫,診斷為肺炎。當日收治於負壓加護病房治療,個案已於2月15日晚間因肺炎合併敗血症死亡,因死前檢體已驗出,其遺體經家屬同意,將依法定傳染病規定進行火化。

 

針對國內死亡個案的相關病史、發病日、確診日、死亡日、可能感染來源、相關接觸者,可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的資料中,一探究竟。

 

1)第19例(62歲白牌車司機)

發病日:1月25日

確診日:2月15日

死亡日:2月25日(確診後10天)

疾病史:B型肝炎、糖尿病

感染源:推測浙江台商

接觸者:第20例(家人)、第21例(家人)、第22例(家人)、第23例(家人)

 

2)第27例(80多歲男性長者)

發病日:2月6日

確診日:2月23日

死亡日:3月20日(確診後26天)

疾病史: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

感染源:不明

接觸者:第28例(家人)、第29例(家人)、第30例(家人)、第31例(家人)、第32例(外籍看護)

 

3)第34例(50多歲女性)

發病日:2月21日

確診日:2月28日

死亡日:3月29日(確診後30天)

疾病史: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感染源:不明

接觸者:第35例(醫院清潔)、第36例(護理師)、第37例(護理師)、第38例(護理師)、第41例(女兒)、第42例(陪病家人)、第45例(同病房病人)、第46例(兒子)

 

4)第108例(40多歲導遊)

發病日:3月17日

確診日:3月19日

死亡日:3月29日(確診後10天)

疾病史:體重過高、心血管疾病

感染源:奧地利、捷克旅遊史

接觸者:第61例(同團遊客)、第72例(同團遊客)、第104例(同團遊客)

 

5)第170例(60歲男性)

發病日:3月20日

確診日:3月23日

死亡日:3月29日(確診後6天)

疾病史:癌症

感染源:西班牙旅遊史

接觸者:第189例(同團妻子)、第248例(同團旅客)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編輯嚴選:

【圖解】免疫力如何保衛身體? 10張圖卡讓你1次搞懂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新冠肺炎無疑是2020年最受矚目的議題,而且隨著秋冬第二波疫情發展,眼看將延燒至2021年,身為高風險族群的自體免疫疾病患者難免比一般人更多擔心,風濕科醫師們最常聽到的問題是:「免疫系統有問題,會不會更容易感染?」、「疫苗問世了,我該不該打?」為化解病友疑慮,持續至今已...

閱讀詳情 »

並不是只有港式的苦口煎藥才能治病和促進健康,天然食材也有各自的功效。 就連好吃的水果,也能對身體做出大貢獻。其實,當水果變成水果乾,其威力將會倍增。這就是水果藥方。 香港人非常喜歡吃容易食用、便於消化又好吃的水果。 用水果來補充營養、補給水分與暖和身體這三件事可以一次達成。更棒的是,整顆水果都可以毫...

閱讀詳情 »

800件以上研究報告的驚人實證 「我們的身體是由吃進肚子裡的東西所打造而成」,在思考這件事時,我率先想到的是,在迦納接觸到的辣木。因為在離開迦納的前一天,我最後見到的人,就是辣木的生產者。 辣木不光是迦納,更是印度從五千多年前,就開始應用於傳統醫療的植物。從來沒有哪種植物可以像辣木這樣,反覆經歷人...

閱讀詳情 »

生理期的時候,試試喝杯暖暖甜甜的果乾水來緩解不適及補血吧!   並不是只有港式的苦口煎藥才能治病和促進健康,天然食材也有各自的功效。 就連好吃的水果,也能對身體做出大貢獻。其實,當水果變成水果乾,其威力將會倍增。這就是水果藥方。 香港人非常喜歡吃容易食用、便於消化又好吃的水果。 新鮮水果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