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社區大樓如何防疫? 醫師這樣建議

社區大樓如何防疫? 醫師這樣建議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新冠肺炎延燒,社區大樓如何防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公布一名社區保全確診,許多大樓社區紛紛加強警戒,更有上櫃建商於北部推出以「防疫社區」概念的住宅,將防疫戰線拉到社區裡。家醫科專科醫師洪暐傑表示,社區大樓應特別注意病菌的接觸傳播,最好有良好通風、排水設施,並建議公設頻繁消毒、有症狀者管制出入等措施。

社區大樓防疫注意接觸感染 通風、排水要獨立

針對社區大樓防疫要點,洪暐傑醫師指出,若有患者打噴嚏用手摀過後,又觸碰手把、電梯按鈕等各種物品,容易透過接觸來傳播疾病,包含新冠肺炎、流感和一般感冒;另外,諾羅病毒和輪狀病毒也不能輕忽,這類病毒即使量很少也極容易造成感染;至於兒童遊戲室也是熱區,尤其小心腸病毒。

此外,有些疾病會透過通風、排水設施傳播,如麻疹、退伍軍人菌等,因此社區大樓最好有獨立的通風、排水系統。最簡單檢測通風的方式,就是「樓下抽菸,樓上都菸味」,代表大樓不同樓層間管道是互通的,透過空氣傳染的細菌病毒也會因此也可能傳播到不同樓層。

洪暐傑醫師建議,頻繁消毒和公共空間管理很重要,若有呼吸道症狀、胃腸道症狀、發燒時,不要隨意進出公設,公共空間要以75%酒精、漂白水消毒,提醒大流行期間,家長避免孩童去公共空間,若外出要維持社交距離,注意這類公設空間的大小,空間越小風險相對越大。

大樓空氣清淨系統、離子產生機有用嗎?

至於有大樓推出「防疫社區」,針對出入頻繁的大門、電梯,以及遊戲室、咖啡廳等公設空間,加裝空氣清淨系統結合雙極離子產生機來消毒,有幫助嗎?洪暐傑醫師表示,空氣清淨機的高效率過濾網,可以過濾細菌、香菸、塵埃、花粉等,但無法濾出病毒,可注意是否有附加紫外線,能協助破壞細菌、病毒。

而雙極離子產生機,醫師指出,是以離子透過抑制菌的生長,控制菌的繁殖與數量。


社區大樓如何防疫? 醫師這樣建議

居家環境要維護 小心家中空氣3害

不過,除防病菌外,洪暐傑醫師強調,台灣過敏兒很多,也要注意居家清潔、空氣品質,以免過敏持續被刺激,症狀加劇,雖不是嚴重疾病,生活卻會大亂,影響孩童學習成效、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睡不好。

醫師提到,居家空氣有3害:分別是過敏原、PM2.5與甲醛。其中,「過敏原」以塵蟎、德國蟑螂為主,會造成反覆皮膚、鼻子過敏,甚至氣喘;「PM2.5」是指很小的懸浮微粒,易跑進肺部深處、小支氣管,甚至進入血液,與心血管疾病和肺癌有關,長期刺激也會使呼吸道發炎、咳嗽等;「甲醛」則會刺激黏膜,如眼睛、鼻子、喉嚨,吸入過多則造成神經、免疫系統傷害,長期吸入也會造成支氣管發炎、過敏,甚至與癌症相關。

開窗不開窗兩難? 社區大樓推「新風機」、「防霾紗窗」

有建案提供室內「新風機」,過濾室外空氣,排除室內髒空氣,促進鮮活空氣循環,並加裝「防霾紗窗」等設施。洪暐傑醫師對此表示,上述三害都希望濾掉,室內抽菸、燒香都會產生PM2.5,新裝潢木製傢俱在氣溫30度後會快速釋出甲醛,加上台灣氣候潮濕,密閉空間若發霉,易孳生過敏原,因此通風很重要。

「在霾害、空污下,開不開窗成為兩難。」洪醫師說,不開窗情況具有過濾空氣的通氣設備確實有助益,比起開窗空氣乾淨,能幫助降低二氧化碳濃度、額外懸浮微粒和過敏物質。疫情期間,提醒民眾也應注意居家空氣品質,以免家中孩童過敏加劇。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93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43歲黃先生因工作壓力大,長年有抽菸習慣,去年洗澡時突發現右側頸部有一腫塊,合併鼻涕血絲,心想「不會這麼倒楣吧?」,赴醫檢查果然確診鼻咽癌第四期,對肩扛家計的他來說有如晴天霹靂,所幸經適當前導性化學治療,及後續合併化放療等療程,腫瘤獲控制未擴散,也讓他誓言:「永遠不想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台灣罹癌人數逐年增加,平均每100元健保藥費支出,就有22元用於抗腫瘤與免疫調節劑;以107年為例,抗癌藥物給付金額達389億元,成長率在各類藥物中排名第1。   健康保險署組長戴雪詠表示,108年健保給付超過34種新藥,且擴增了18類疾病藥品的給付範圍,當...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曾柏亨/台中報導】糖尿病可以說是台灣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糖尿病的治療已經不僅是靠藥物而已,外科手術也越來越受重視!為了讓糖尿病患有更好的治療選擇與服務,台中大里醫院特別成立了「糖尿病內外科共治中心」,希望藉由內外科共治的全新理念,打造治療糖尿病的新里程碑! &nbs...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選舉只是一時,家人則永遠是家人。」大選結束了,但這場選戰讓很不同政治立場的朋友、家人,出現爭執、摩擦,解除社群媒體朋友,甚至冷戰。台灣的情況,和美國2016年選戰後分裂情勢有些許類似之處,包含美國心理學會執行副主任Lynn Bufka等專家在選後紛紛提出建議,快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