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腎臟病患累積尿毒 易引發心血管疾病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灣洗腎盛行率全球第一,有「洗腎王國」之稱謂!根據中央健保署統計,全台固定洗腎病患直逼近七萬大關,腎臟病患除了面臨洗腎問題外,更嚴重的還有腎臟病引發的心血管疾病,洗腎病友因心血管疾病死亡,是正常人的十到二十倍;因此,腎臟病引發心臟衰竭的情況不容忽視。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腎臟科主任張志宗指出,腎臟功能下降會相對引發心臟功能衰竭,病患初期會有喘、疲倦無力、水腫、胸痛與胸悶等症狀,嚴重者更有五成病患會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也就是所謂的心腎症候群。除了腎疾造成體液過多,影響心臟功能,尿毒素累積也是造成心臟負擔的主因,但拜醫療科技之賜,已可透過口服活性碳素粒子(AST-120)與利尿劑等輔助治療,減緩尿毒素堆積,進而減輕腎臟負擔。

尿毒症治療可以用利尿劑與口服活性碳素粒子減緩腎臟負擔,其中口服活性碳素粒子能避免腸道吸收過多的蛋白質,緩解尿毒素產生的機會;張志宗主任指出,臨床上常以飲食控制以及藥物治療來降低腎臟的負擔,其中飲食控制以少鹽、少糖、少油與低蛋白飲食為主;但民以食為天,要克制口腹之慾相當困難,生活中是很難避免吃入過多蛋白質,因此還需搭配藥物治療才能安心戰「腎」。

腎是人體相當重要的器官,影響層面甚廣,腎臟病因初期症狀不明顯,往往到了末期才產生明顯症狀,張志宗主任提醒,除了定期檢查外,如有排尿不正常、尿液起泡沫、血尿、無原因水腫症狀應盡早就醫,並聽從專業醫師建議,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洗腎。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2588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醫生,請你幫我太太做檢查,看看有沒有失智症。」老先生拉著老太太進到診間,一邊嚷嚷,「我最近一直覺得她怪怪的,經常亂講話。」聽完描述、問診完畢後,醫師幫老太太安排檢查,同時也請老先生一起測驗。關渡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王柏山醫師表示,「測出來的結果,其實是老先生失智了。」失...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疫情3級警戒期間,改變每個人的生活作息,也增加疾病風險,1名高血脂患者因為宅在家裡,幾乎沒有運動,三餐又比平常吃得還多,1個多月就胖了3、4公斤,加上無法規則用藥,血脂嚴重異常。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名譽理事葉宏一表示,最近2個月來,三高疾病患者回診情況並不理想...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防疫期間,隨著待在家的時間越來越長,民眾使用外送平台的次數也越來越多,因此各家外送平台提供了更多樣的餐點選擇,使得大眾居家防疫期間,也能吃到各式各樣的餐點來滿足味蕾。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最近2個月內「外送平台」話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胃痙攣是身體發出的警告,代表胃已經承受不了!彰化基督教醫院肝膽腸胃科范泉山醫師表示,胃痙攣是指平滑肌痙攣,上腹部會有一陣陣地不自主的抽筋疼痛,其引起的原因多,首要辦別原因很重要,可以先熱敷緩解,而非吃止痛藥壓住身體的警訊,如果胃痙攣持續發作沒有好轉,請一定要前往醫院與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