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社區關懷訪視員 精神健康守護天使

社區關懷訪視員 精神健康守護天使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李小姐是罹患思覺失調症多年,由年邁父母長期照顧,導致父母心理壓力大,李小姐由於服用精神科藥物後常有些副作用情形,如:眼睛上吊、動作變得緩慢等情形,讓家屬看了感到害怕,故拒絕再讓李小姐服用精神科藥物,改採取民間療法,如:求神問卜、收驚等等。

但是,李小姐症狀反而有加重的趨勢,經由轄區公衛護士及社區關懷訪視員共同向家屬及個案衛教規則服藥,以及回診之重要性,定期回診精神科醫師討論病情及調整藥物,另評估及檢視案家所面臨的困境與需求,協助案家連結社政之社會福利救助。如今,李小姐已按時返診及規則服藥,病情上已獲得控制,且目前已穩定工作,生活也逐漸獲得改善。另案父母也在心理諮商的幫助下,日積月累的壓力逐漸獲得緩解。

高危機個案訪員 關懷民眾健康

另外,對高危機個案,臺南市衛生局委託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及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台南分院,也安排共17位社區關懷訪視員進行關懷訪視服務,社區關懷訪視員不僅需服務社區中精神病人,同時也關懷自殺未遂個案。

衛生局呼籲民眾應重視精神健康,大多數的精神疾病若早期診斷、適當治療,仍可穩定地回歸社區中生活。只要把精神疾病當作是種慢性病,心中的排斥感就較能降低,而服藥是要讓腦中的生物因子(即腦的荷爾蒙)獲得平衡,緩解及改善妄想、幻聽等精神症狀。

從社區中關懷弱勢 幫精神病人建規則

為了讓精神病人建立規則服藥之重要性並順利回歸社區,這些社區關懷訪視員每日不停地穿梭大街小巷,即使路程遙遠,也要承受日曬雨淋,默默地在社區中關懷這群弱勢的人。透過訪視精神病人及其家屬瞭解精神病人病情及服藥認知、與家屬間相處情形的及支持等狀況。

建立精神病人之病識感、適時提醒精神病人規律回診及服藥、提供諮詢及衛教家屬有關照護技能、提供社區復健機構及心理諮商資訊、視精神病人的狀況轉介及連結勞政之就業媒合及社會福利資源轉介等資源,如:慈濟基金會、勵馨基金會等。希望能降低疾病再復發率及再住院率,讓精神病人能回歸社區維持穩定的生活。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479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睡美容覺」有道理? 夜晚才能修復身體 草食男、肉食女都是陽陰失調,容易氣血滯淤,累積毒素。 透過陰陽解釋俗語,往往能看清本質。例如,日本有句俗諺說:「別讓媳婦吃秋茄」,惡婆婆不給媳婦吃美味的秋茄,用來形容緊張的婆媳關係。然而從陰陽的觀點來看,茄子屬強陰,女性也屬陰。受孕需具備溫暖的體內環境,如...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有位罹患憂鬱症的年輕女性,雖曾嘗試過多種抗憂鬱劑的治療,但仍無法改善負面想法和自殺意念,甚至嚴重到無法到學校上課。經臨床醫師建議後,病人在接受10次的「重複性透顱磁刺激術」治療,明顯減少負面想法,且自殺意念也消除,更沒有出現任何副作用。病人在治療後也順利恢復過往的學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肉癌約佔所有癌症的1%,是惡性腫瘤較少見的癌別,又分為惡性股腫瘤和軟組織肉癌,前者多發生於兒童及青少年,多發生於骨頭部位,後者則多發生於成年人,且身體任何部位都可能誘發症狀。成大醫院腫瘤醫學部腫瘤內科黃盈慈醫師指出,因治療較為複雜,需匯集多專科診療團隊共同會診,並根據患...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關於癌症,人人聞之色變,擔心被癌細胞侵蝕而喪失性命,現在有研究表示,定期服用阿斯匹靈的人,可以降低罹患膀胱癌、乳癌的死亡率,研究刊登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Network Open)。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領導的1項旨在追蹤膀胱癌、乳癌等患病率的研究計劃,從攝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