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神經迴路掌管生活習慣 台研究團隊破解關鍵分化基因

神經迴路掌管生活習慣 台研究團隊破解關鍵分化基因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習慣養成與行為成癮也和基因有關。陽明大學研究團隊找到調控大腦基底核紋狀體神經元分化與遷移的關鍵基因,不僅解答掌管動作習慣與動機情緒的神經元是如何形成,也破解其建構神經迴路的基因分子機制。


位於大腦深部1群神經核組成的基底核,是掌管動作學習、獎勵、動機、情感以及自主運動的中樞,發揮這些神經功能的關鍵,仰賴於基底核中的紋狀體背側與腹側核區的神經迴路。背側核區調控動作與認知功能,是養成習慣行為的關鍵區域;腹側核區則參與獎賞與成癮機制,是影響動機情緒的關鍵區域。但紋狀體核區如何建構,並劃分成2兩個區域的神經迴路仍然未知。


16年前,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劉福清,以及他的指導學生張瓈云(現中國醫藥大學副教授),在哺乳類類動物的大腦中發現1種名為Nolz-1的基因,可能參與控制紋狀體發育的遺傳程序,但當時並不瞭解其背後的機轉。16年後,在經歷指導張瓈云、柯信安、盧冠名、陳仕昀4名博士之後,研究團隊終於發現經過有絲分裂後,Nolz-1藉由抑制Dlx1與Dlx2基因,促進神經元細胞分化並決定細胞遷移方向,從而建構成背側或腹側紋狀體,證實了Nolz-1與Dlx1與Dlx2基因的交互作用,調控不同種類神經元命運與分化過程。


神經迴路掌管生活習慣 台研究團隊破解關鍵分化基因

▲研究團隊在動物模型中觀察到,Nolz-1在胚胎神經發育階段,透過抑制Dlx1與Dlx2基因所表達的功能蛋白,讓神經元可以順利分化並遷移成紋狀體的2個區域,形成背側紋狀體與腹側紋狀體。(圖/陽明大學提供)


研究團隊在動物模型中觀察到,Nolz-1在胚胎神經發育階段,透過抑制Dlx1與Dlx2基因所表達的功能蛋白,讓神經元可以順利分化並遷移成紋狀體的2個區域,形成背側紋狀體與腹側紋狀體。一旦動物剔除Nolz-1基因後,Dlx1與Dlx2大量表現,會造成神經元細胞分化遷移錯誤,導致背側核區萎縮,腹側核區擴大,確立了Nolz-1是直接調控Dlx1與Dlx2的基因。這項研究解開大腦的基底核區域,如何劃分為不同的次級區域,從而建構出不同的次級神經迴路,讓大腦能執行精確與複雜的神經功能。


劉福清表示,無論是背側還是腹側紋狀體,神經發育皆源自同一區神經幹細胞分化而來,這項研究想解答的是為什麼來自同一區的神經細胞,最後會分化遷移到不同的區域,建構成不同的神經功能迴路。由於基底核除了控管不同的神經功能外,神經迴路的正常與否也與許多神經疾病的病理機制有關,例如巴金森氏症、亨廷頓舞蹈症、思覺失調症等,瞭解不同神經迴路的建構與功能,有助於發展治療神經與精神疾病的策略。


劉福清研究團隊長期致力於研究大腦基底核神經迴路的神經發育與功能,過去曾揭開原始說話語言能力的神經迴路,如今再發現劃分紋狀體核區的神經迴路建構機制。這項研究已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更多NOW健康報導
▸中年男人罹患慢性病「一蹶不振」 對症調理大展雄風
▸失智症非正常老化 找對科別妥善治療有助延緩病情惡化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肚子好爭氣 床上反無力33歲的小晴,婚前常與男友規劃著未來生活的藍圖,而喜愛小朋友的兩人,每次聊到要生多少個小孩,總是特別興奮,恨不得生一打足球隊,讓生活變得熱鬧滾滾。結婚以後,在兩人積極「做人」之下,也不負期望地連續生了三個心肝寶貝。然而,有日夫妻在床上耳鬢磨蹭、纏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消防人員經常在濃煙密布的火場中出生入死,是罹患肺病的高風險族群。為此,肺病防治基金會捐贈百萬元,提供新北市消防局286位消防員,進行免費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檢查。肺癌癌症死因首位 健保花費最高根據健保署統計,去年健保給付癌症醫療費用高達845億元,再創歷年新高,其中治療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全新4D電腦斷層掃描儀 讓腫瘤移動無所遁形50歲的吳先生是一家之主,工作應酬相當忙碌,最近幾個月總是覺得吃東西吞嚥不順,體重也因此減少五公斤左右。後來吳先生去腸胃科診所就診,經內視鏡檢查後發現在食道與胃相鄰的位置有一個腫瘤,經切片證實為惡性腫瘤。後來吳先生得知安南醫院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每小時做6招伸展保健好元氣多數人以為坐著輕鬆,臺中慈濟醫院復健科黃莉婷醫師提醒,椎間盤壓力坐比站大1.5倍,加上不平衡的坐姿,會造成腰椎骨刺與椎間盤問題。復健治療師陳昱廷設計6個簡易伸展操,建議每坐1小時伸展10分鐘,以維持健康活力。辦公室錯誤姿勢是肩頸痠痛元兇辦公場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