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秋冬莫名孤寂、情緒壞? 研究:每周花15分鐘練習這樣做更快樂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每到秋冬,不少人常莫名產生孤寂感,甚至情緒障礙,尤其是老年人,這時候該怎麼辦呢?董氏基金會建議,研究指出,每周若能進行15分鐘的「敬畏散步」持續8周,即有助於老年人轉換情緒,在日常生活中增加正面情緒、減少困擾。

這份2020年9月發表於《情緒》期刊的研究,由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記憶與老化中心(MAC)和全球腦部健康研究所(GBHI)學者合作進行,請參與的52名健康老年人每周至少散步15分鐘,並於每次散步前、中、後進行自拍,並填寫簡短的調查,說明散步的特徵和經歷的情緒,共為期8周。

特別的是,研究團隊還針對26名參與者描述敬畏的情緒,建議其在散步的過程,關注比自我大且無法立刻理解的事物,體驗敬畏的正向情緒。結果發現,「敬畏組」參與者的敬畏經驗越來越多、對周圍事物越來越感到驚奇和欣賞,自拍也隨著研究過程逐漸將自己縮小,而更強調周圍的風景,同時臉上的笑容也明顯增強,對照組則是散步的更為頻繁,但並沒有在情緒健康或自拍照上產生顯著的變化,代表研究結果確實與敬畏的經驗有關,而非戶外運動的時間。

什麼是「敬畏」?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敬畏」綜合了尊敬、恐懼與驚喜的情緒,是種可提升「小我」的認知或態度,能夠使自我與周遭世界感到相襯的健康感受,上述研究發現敬畏有助於促進情緒健康,在生活中加一點愉悅以及和周遭世界多一些連結,這種敬畏經驗對幸福感有顯著的影響。

葉雅馨說,敬畏體驗是種很間單、每個人都可嚐試的方法,只要每天保留一段屬於自己的時間,暫時放下圍繞在身邊的科技產品,給自己一個小目標,看看窗外、到戶外散散步,發現以往不曾關注的事物,將注意力從內在轉到外在,就能夠增加敬畏感受的頻率。

另外,專家建議,也可透過給自己一個小試驗,像每天給3個人讚美或微笑,即便正處於焦頭爛額的情況下更該有所行動,透過這種自我試驗,給他人一個微笑,與人連結、建立正向的互動,也能產生與敬畏體驗一樣的正向感受,有效幫助自己轉換情緒。

成功大學護理學系教授林梅鳳提醒,敬畏散步需要有專業人員的引導與說明,華人文化較容易有鬼神暗示的聯想,若應用於憂鬱症患者,須考量患者本身的固著性被賦予暗示是否會適得其反。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灣明年中有望打到新冠疫苗! 指揮中心預算「每劑700元」

9月就在緬甸染疫傳給同桌吃飯2友 30歲台男2個月後回台依舊確診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確實洗手,做好個人衛生、注意居家環境清潔及通風,才能降低腸病毒感染風險。(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儘管已經放暑假,但家長仍不可以輕忽腸病毒威脅!根據疾管署統計,今年以來已累計有16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又以感染對嬰幼兒殺傷力大的腸病毒71型最多。究竟什麼是腸...

閱讀詳情 »

▲全口重建快速植牙有些禁忌症得注意。(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73歲的陳姓阿嬤一向依賴傳統的活動假牙,偏偏需要經常脫戴,又容易鬆脫,被迫長期吃流質食物,體重直直落,想植牙又擔心假牙製作期間要3到4個月之久,而猶豫不決,最後求助牙科醫師接受全口重建快速植牙,不像...

閱讀詳情 »

明明每天都刷牙,為何還是會有牙結石的問題呢?柏登牙醫院長黃斌洋醫師表示,口腔中的細菌、食物殘渣與口水三者會相互作用,在牙齒表面、牙間隙與牙齦間形成牙菌斑,若未及時清除乾淨就會增增堆積而形成牙結石,故建議至少每半年應主動至牙科診所洗牙,以維護口腔健康。  牙結石是造成牙周病、牙齦炎的主因,但即便天天刷...

閱讀詳情 »

▲社群媒體已成年輕人重要人際平台,但相關負面影響也不少。(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三C時代,社群媒體已經成為人際關係的重要平台,但帶來的可不全然是好的影響。董氏基金會就引用一項由英國皇家公共衛生協會(RSPH)與年輕人健康運動(YHM)共同進行的研究結果指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