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甜食當午餐快速解決一餐 「嗜甜家族」丈母娘與女婿同罹胰臟癌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愛吃甜食者要當心!一名57歲男子,由於平日工作忙碌,午餐時間常用自己愛吃的糕餅、零食來快速解決一餐,周末假日更喜歡大啖下午茶甜食套餐,從半年前開始,不時感覺胃部有悶痛感,一開始以為只是普通的胃痛,買腸胃藥吃了半年仍無效,體重還莫名減輕,進一步健康檢查才發現早已罹患糖尿病,並確診胰臟癌。

已多年未健檢的男子,血液檢測顯示血脂、空腹血糖、糖化血色素全超標,這才驚覺到自己早已罹患糖尿病;MRI精密影像檢查更發現胰臟有一處浸潤性病灶,大小約2.5公分,並壓迫到胰管、膽管及十二指腸,正是導致不適症狀的元凶,確診為胰臟癌。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表示,男子看到健檢報告,想起丈母娘去年也因胰臟癌過世,也有糖尿病史,原本以為這兩種疾病是跟遺傳有關的他,現在才知道偏愛吃甜點的飲食習慣,再加上都有糖尿病,導致他倆走向同一條路。

醫師點名,包括60歲以上、有抽菸習慣、肥胖、慢性胰臟炎、糖尿病、胰臟相關家族病史、或是喜歡高糖份及高熱量食物,都是罹患胰臟癌的危險族群。

錢政平指出,家族中有一等親罹患過胰臟癌的人,得到胰臟癌機率大於常人3到4倍。雖說男子與丈母娘僅有姻親關係並無直接血緣關係,但兩人皆長期不良飲食習慣及有糖尿病,且未做好糖份攝取量的控制。

事實上,今年8月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團隊發表的一項分析就顯示,新發糖尿病、有糖尿病史或是體重減輕,都與胰臟癌的發病風險上升有關。其中糖尿病史在4年之內,伴有體重減輕的新發糖尿病患者,胰臟癌的發病風險是正常人的3.6到6.8倍。

錢政平提醒,因糖尿病在初期是沒有特別明顯症狀的,一般人其實很難發現自己已經罹患糖尿病,有不少人都是安排健檢才意外發現;若等到有明顯症狀時常已產生併發症,如眼睛病變、腎臟疾病、心血管病變等,而早期的胰臟癌也幾乎沒有任何症狀,若有發生病狀也容易被誤導至其它疾病,不能掉以輕心。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秋冬莫名孤寂、情緒壞? 研究:每周花15分鐘練習這樣做更快樂

9月就在緬甸染疫傳給同桌吃飯2友 30歲台男2個月後回台依舊確診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資料來源/高敏敏營養師 養生風盛行,許多民眾開始攝取全穀類食物,而全麥麵包常會列入清單,但是全麥麵包真的比較健康嗎?小心看似健康的褐色外表,可能是假全麥!要知道真正「符合全麥比例」的全麥麵包,口感比較粗、不細緻及軟Q的!要如何選擇"真"全麥麵包,有請高敏敏...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家有新生兒,父母總是盡其所能想為寶寶打造舒適且溫馨的睡眠環境,但國健署警告,很多新手爸媽或主要照顧者仍有許多不正確的觀念,光是衛福部近5年統計資料就顯示,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一直在嬰兒前十大死因之一,發生原因正與寶寶的睡姿及睡眠環境安全息息相關。 國健署署長吳昭...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整理 資料來源/食品藥物管理署據統計,國內約有220萬名糖尿病病友,糖尿病容易引起多重併發症,像是腦中風、心肌梗塞、週邊動脈阻塞、腎臟疾病、截肢等,又被稱為「萬病之源」,必須小心控制。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邀請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任蔡明翰醫師分享降血糖藥品的...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沒有家族史和不良生活習慣,突然出現血尿,竟然已經是癌症!57歲的柯先生,幾個月前就因為出現無痛性血尿,嚇得趕緊到住家旁的醫院就醫,確診是局部侵犯性膀胱腺癌,在醫師巧手下,為能保有排尿功能,透過達文西手術摘除膀胱,再擷取部分小腸重建新膀胱,術後一個月便完全適應新膀胱,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