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近5年嬰兒前十大死因都有「它」 寶寶睡姿竟觸發危機!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家有新生兒,父母總是盡其所能想為寶寶打造舒適且溫馨的睡眠環境,但國健署警告,很多新手爸媽或主要照顧者仍有許多不正確的觀念,光是衛福部近5年統計資料就顯示,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一直在嬰兒前十大死因之一,發生原因正與寶寶的睡姿及睡眠環境安全息息相關。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國內長期觀察,發現不少家長為了方便照顧,會讓寶寶與大人同床睡,或怕寶寶著涼,所以在嬰兒床鋪上厚厚的軟墊及棉被,甚至費心在寶寶床邊進行布置,堆置了填充娃娃、玩具等,其實都會提高寶寶嬰兒猝死或窒息死亡的風險。

國健署呼應台灣兒科醫學會參考美國兒科醫學會公布的建議,近年大力宣導「1歲以下的嬰兒,每次睡眠都應該仰睡」的訊息,提醒爸媽及照顧者都要特別注意,以避免嬰兒猝死的風險。

吳昭軍提醒,家長一定要遵守「五招安心睡」,即:不趴睡、不用枕、不同床、不悶熱、不鬆軟,給新生兒一個安全的睡眠環境,才能讓寶貝健康平安的長大。

第一招「不趴睡」:正確姿勢是「仰睡」,側睡因容易翻身成趴睡亦不建議,另切勿讓嬰兒趴睡在父母或照顧者身上。

第二招「不用枕」:1歲以下嬰兒不需使用任何枕頭,坊間流傳的塑頭形枕頭及增高墊,反而可能提高窒息風險。

第三招「不同床」:遵守「同室不同床」原則,勿讓嬰兒與主要照顧者或兄弟姊妹睡在同一張床。

第四招「不悶熱」:保持通風,保暖可使用睡袋型睡衣,或以包巾包裹孩子,並切記要將手臂露出,避免蓋住臉部。

第五招「不鬆軟」:睡眠區域不宜有任何鬆軟物,如枕頭、棉被、毯子、填充玩偶,床墊應平滑堅實,不建議使用防撞護墊及記憶海綿床墊。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疫情怕上醫院效應! 她拖到肛門「流湯、噴膿」大腸癌惡化四期

清明連假野外一大危險動作恐招「蛇咬」 醫教毒蛇咬傷自救這樣做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 才剛「上工」就「瞬間秒掉」!  醫師解析早洩「2大成因」 早洩症狀是許多男人「不願面對的真相」,在發生性行為時「太早收工」,往往令人感到顏面盡失、伴侶間的感情也可能受到影響。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黃建榮醫師表示,早洩的成因眾多,與心理因素和內分泌皆有關...

閱讀詳情 »

報新聞記者鄒志中/台中報導  「再生醫療」已躍為全球醫療新主流,以細胞作為藥物或載體來治療疾病成為未來醫學的發展趨勢;中國醫藥大學暨附設醫院尖端醫研技術移轉的衍生新創企業長聖國際生技公司,致力發展幹細胞療法、基因療法以及開創新興療法,成功利用其腫瘤趨向性,傳遞治療腫瘤之基因,可以使細胞療法變成一種...

閱讀詳情 »

記者金仲達/台北報導 「讓狂人飛」這名字有個遠大的目標;立志要讓在這資訊爆炸世界中,還願意投身教學的「狂人」賦能,讓教學者、內容編輯者效率高飛。為此他們不怕打破常規,現在更提出一個創新的方法,透過AI技術,打造一個能讓老師快速初步整理內容、甚至完成簡報草稿的神器「Briefly」。 後疫情時代的內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