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秋老虎發威啦!3要訣,防長輩「熱傷害」...#補充水分是關鍵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秋老虎發威啦!3要訣,防長輩「熱傷害」...#補充水分是關鍵

雖已進入立秋,各地還是籠罩在熱氣當中,時不時都會飆破35℃高溫,老人高溫調節能力較差,處高溫環境則容易發生熱傷害。習慣晨跑的阿土伯直到9點都沒有回家,被媳婦發現倒在公園,媳婦讓阿土伯在樹蔭下簡易降溫及補充水分並立即送醫後,才終於恢復健康。

關心長輩3貼心要訣

全台各地炎熱,加上老年人汗腺功能、溫度調節能力較差。當無法及時攝取足夠水分,或因藥物而影響水分與汗水調節,造成體內的熱能無法順利排除時,就容易產生熱傷害。國民健康署提出關心長輩貼心3要訣:「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

1) 保持涼爽/

氣溫屢破35℃,建議長者穿著輕便、淺色、透氣、排汗功能的衣物,戴上太陽眼鏡及遮陽帽,以避免吸熱。儘可能待在室內涼爽、通風或有空調的地方。室內加裝遮光窗簾,避免陽光的直接照射,關掉非必要的燈以避免產生更多的熱量。

戶外活動記得配戴戴太陽眼鏡、寬邊帽及擦防曬乳。洗澡時藉由溫水使皮膚微血管擴張,增加散熱。

2) 補充水分/

某些民眾為了減少排尿次數而少喝水,且老年人對口渴反應也可能較差,若沒有適當的補充水分,容易使身體處於脫水狀態。養成每天至少2,000㏄(或每天每公斤體重30-40cc)白開水的好習慣,也可多吃蔬果,因蔬果含有較多水分。

酒精及咖啡因的飲料因成分具有利尿作用,反而會加速身體流失更多的水分,也不要立刻喝下太過冰冷的水,以避免胃不舒服。也不宜飲用含糖飲料,會促進利尿加速體液流失。

3)提高警覺/

民眾應特別留心老年人狀況,隨時注意氣象局發布的天氣預報,並可於室內擺放溫度計,隨時監測室內溫度,避免室內溫度過高造成身體不適。

皮膚乾熱變紅、頭暈、噁心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環境

國民健康署提醒當發現自己或家人身體疑似出現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呼吸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虛弱,甚至神智混亂、抽搐、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濕冷毛巾覆蓋身體、以冷水噴灑全身並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9月8日是中秋節,今年正好與二十四節氣的「白露」同一天。中醫師說,白露之後是最適合邁入青春期的小孩,服用中醫轉骨方的節氣。10至16歲是孩子的生長黃金期,藉由杜仲、續斷、山藥、黃精、當歸等多種漢方草本藥材調養身體,能幫助孩子生長發育。建議家長可以好好把握「入秋轉骨...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一位70多歲的老太太,幾個月來家人開始觀察到她有記憶力衰退現象,甚至孫子孫女名字卻通通叫錯,連住在一起的女兒有時都認不出來,整個人看起來沒精神,無精打采。好在經過中藥飲和針灸密集4周治療,失智症狀已有顯著改善。 北市聯醫中醫醫療部為照護失智症患者,特別推出失智症專...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霜淇淋、手搖飲料、燒烤等等,環顧台灣人的飲食習慣,吃到飽餐廳四處林立,夜市小吃文化根深蒂固,大行其道,人手一杯含糖飲料、一整塊雞排、一整包鹽酥雞,甚至,不吃到快撐破肚皮,便不罷手的吃到飽餐廳,早已與國人日常生活緊緊相扣,而這些滿足口腹之慾,享盡美食歡愉的後果,就是換...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連續三天的中秋假期剛過完,就有不少人開始為了吃太多而煩惱,不過,節慶連假的確是民眾容易發胖的期間,根據國民健康署今年初所發表的「102年春節體重控制電話訪問調查」統計資料示,有53.9%的受訪者承認,過年期間吃零食或喝含糖飲料的比例較平常多,而52.8%的受訪者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