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積極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遠離併發症失能危機

積極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遠離併發症失能危機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30歲的佳佳(化名)在咖啡店上班,負責沖泡咖啡跟製作餐點,一年前突然感覺到關節腫痛,並且逐漸進展成晨間僵硬,加上發作頻率愈來愈頻繁,吃止痛藥都沒有明顯改善,最後到大醫院檢查,問診發現症狀已經明顯超過六週以上,檢查看到雙側近端指關節及掌指關節多處腫脹,抽血發現發炎指數CRP在3到4之間(正常值為0.5)、ESR指數30~40(正常30歲的女性為20以下),顯示身體有明顯發炎情形,後來再驗抗體,不管是類風濕因子或是抗環瓜氨酸抗體都是偏高,最後確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

積極診斷及治療 避免併發症危害生命!

三軍總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葉富強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慢性疾病,因長期發炎導致關節遭到破壞且持續進展,症狀除了關節腫脹疼痛外,也會造成關節變形,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品質。另外,也會攻擊身體其他器官,造成像是心臟、肺臟等比較重大的併發症發生,目前類風濕性關節炎更被健保列為重大傷病,需要積極診斷跟治療。
葉富強醫師說,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對稱性或至少是雙側,比如說手腳兩側,或左右一起都會共同表現的疾病,也會有晨間僵硬(超過一小時)情況,由於關節腔內的軟組織緩慢發炎腫脹,當患者早上醒過來開始要用到關節時,腫脹感會增加患者動作的困難度,例如拿東西拿不穩,或者是沒有力氣,甚至疼痛感、僵硬感特別明顯;類風濕性關節炎是愈休息愈不動,僵硬感就會愈明顯,與其它慢性關節炎需要休息才會好的特性相當不同。

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多元 生物製劑改善效果明顯

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首先要控制患者的疼痛跟腫脹問題!葉富強醫師說明,一開始會先用類固醇或抗發炎藥物達到症狀快速緩解效果;接下來會從免疫下手,提供患者服用抗風濕藥物或是免疫調節劑,臨床顯示約7到8成患者在口服用藥後能達到不錯的控制效果;另外有2到3成左右患者,超過6個月以上藥物治療都控制不好的,就會經由醫師評估進階申請生物製劑或小分子藥物來使用。
生物製劑的特性就是具有高度專一性,有個別被設定的治療目標(如:腫瘤壞死因子、介白素六、B淋巴球等等),目前藥物種類相當多元,但共通特性就是治療目標很明確,可以精準控制關節發炎達到相當不錯的治療效果。例如上述案例佳佳,剛開始先提供抗發炎及抗風濕藥物或是免疫調節劑,醫師按治療效果調整藥物種類和劑量,使用半年後發現患者的發炎指數仍高且關節腫脹疼痛仍然難以控制,於是改申請健保有給付的生物製劑,最後發炎指數很明顯下降,並回到接近正常值,最後連疼痛問題都大幅改善,讓患者感到相當滿意。使用生物製劑也有相當多的考量,像佳佳所使用的生物製劑,就是健保核准使用在有懷孕哺乳需求患者的抗腫瘤壞死因子。

葉富強醫師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不可逆的疾病,目前尚無法完全痊癒,需要長期用藥來控制病情,患者千萬不要自行隨意停藥或中斷治療,可以多跟醫師溝通討論,選擇適合的療程及用藥,避免關節破壞或出現併發症影響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33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你想要收到現金,還是振興券?消基會公布最新民調,超過2萬多人上網勾選答案,贊成發放5倍券的比率不到1成(9.8%),幾乎是一面倒地贊成發現金,比率達9成(90.2%)。 進一步分析贊成發放現金的原因,86.7%認為「印製5倍券的行政費用太浪費」、79.3%「不用花時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新冠肺炎疫苗正在各地施打,醫師也常提醒民眾施打完後要多喝水,但75歲有心臟病的張姓老翁在打了疫苗後,一次大概就喝1公升,想說多喝水也不會有壞處,但在施打完的幾天後開始咳嗽,晚上睡覺時更咳,甚至得坐著睡覺才能入眠,也會喘,胸部也會痛,忍了幾天後,小腿出現水腫,他才趕快就醫...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今天本土病例新增2例本土、7例境外移入,沒有新增死亡個案。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新北市、台北市各1例本土確診,均為女性,感染源仍在釐清中。最近新增個案都是個位數,對於疫情,保持樂觀態度。 8月23日後是否能降級鬆綁?陳時中說,「下周若要降級,目前言之過早,但部分場所可以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奇美醫學中心於日前假國際會議廳舉辦「貝里斯五位護理人員學習成果發表會」,透過國際醫療合作,將就醫療照護、專業知識、考察及訓練等進行合作,協助邦交國推展醫療技術與衛生訓練。臺貝醫療訓練合作 交流學習手術室護理訓練 奇美醫學中心為貝國醫護專業人員提供各項領域的醫療照護課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