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穩定擊球系列-下桿手腕穩定動作 操控球桿從這個動作開始

減少最不穩定的手腕動作~找回屬於你的觸球操控感



在主教學之前,要先與球友們說明一下揮桿主要使用的肌肉系統,大致區分為「大肌肉」(下肢與軀幹)與「小肌肉」(手部與腕部)兩個部分:「大肌肉」系統是負責揮桿速度與力量的產生,「小肌肉」系統是負責敏銳的動作控制與擊球回饋。在這樣的功能區分下,當「負責控制與回饋」的手腕相關肌群來產生過大的動作時,操控感將會盡失!
如何在下桿的動作中,體會該如何穩定手腕動作,找回屬於你的操控感?
首先分成在擊球準備動作之前,先選擇中短鐵桿來練習這動作(動作未熟練時,先關注「動作」而非「距離」),完整轉身上桿後,再關注你球桿握把末端位置
穩定擊球系列-下桿手腕穩定動作 操控球桿從這個動作開始
在下桿時,注意你的桿尾下拉至擊球準備的位置
穩定擊球系列-下桿手腕穩定動作 操控球桿從這個動作開始
透過「下拉桿尾不丟桿頭」的想法,你可以比較容易讓手腕保持穩定。這時因為手腕沒有太大的動作,會開始體會到下桿時對於球桿的操控感增加。

這樣的練習動作將會使你:
1. 下桿動作的球桿控制的更好,擊球更穩定!
2. 減少手腕動作,手部的回饋更敏銳
3. 減少先打到地才打到球的狀況,減少手部傷害風險 駐站教練穩定擊球系列-下桿手腕穩定動作 操控球桿從這個動作開始彭怡千(Terry)
‧國立成功大學運動生物力學碩士
‧運動生物力學、高爾夫動作分析、高爾夫體能訓練
‧中華民國高爾夫協會認證B級教練
‧揚昇高爾夫球場培訓隊教練
‧體委會高爾夫項目優秀與潛力選手訓練計畫教練
‧高爾夫協會潛力選手暑期培訓教練
‧呂西鈞高爾夫球推廣中心動作分析師
‧國防醫學院、國立東華大學兼任講師
教學內容以運動生物力學做為教學的基礎理論,並配合揮桿技術分析動作,建立揮桿動作以符合個人身體肌肉力量與柔軟度為依據,建立符合個人身體條件的揮桿動作,調整揮桿動作時強調科學化與物理原則,重視合理且易執行的揮桿動作。
‧彭怡千教練 臉書
‧教學連絡電話:0919-912315



▲欣高球感謝您按讚!




相關推薦

哺育嬰兒的媽媽不僅要調養身體、照顧孩子,還要不停的哺餵或擠母奶,非常的勞累,有時因抵抗力下降而導致疾病上身。台灣台中市一名33歲的許姓女患者,就是因為照顧孩子過於疲勞,引發帶狀皰疹,左邊臉部與頭皮長出紅疹與水泡,且又感覺疼痛,到台灣台中市童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求診,經治療後已大致痊癒。這名許姓患者...

閱讀詳情 »

休斯頓去世前對私人助理表示,喉嚨一直疼痛不消。助理囑咐休斯頓洗個澡。助理外出返回時,發現休斯頓房間浴室地板上積滿了水,休斯頓面部向下泡在30厘米深熱水的浴缸裡。助理立即和一名保鏢把休斯頓抬出浴缸,並撥打急救電話。 報告說,調查發現浴室裡有一隻盛著白色結晶狀物質的湯匙,一個抽屜里和一面鏡子上有殘留白...

閱讀詳情 »

在動作分析的單元看到業餘球友有幾個主要問題尤其在上桿動作幾乎有8成以上的球友都被教練們指出上桿的問題上桿動作若以動作的元素將他分析並拆解分為:1.身體轉動2.手部動作若無法釐清這樣的動作內容會導致影片裡所出現的問題首先「轉動身體」這是上桿最重要的動作也是擊球力量的來源。手部動作最重要的是形成揮桿的平...

閱讀詳情 »

NBA 湖人隊一哥,小飛俠布萊恩 Kobe Bryant,近兩場比賽都在板凳上觀戰,坐冷板凳的他來到小牛隊主場更貼近小牛球迷,被球迷說垃圾話攻擊之時,他不但沒有因此動怒,只是伸出右手比出 1、2、3、4、5,表示老大我已經拿下 5 座總冠軍,還輪不到你小牛隊來嗆我,讓球迷當場閉嘴。 &n...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