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突然猝死 當心是布魯蓋達症候群!

突然猝死 當心是布魯蓋達症候群!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37歲的宋先生,因胸痛至新醫院急診室就診,經心電圖檢查發現為典型的第一型布魯蓋達心電圖變化症候群(Brugada syndrome)。急診醫師緊急照會心臟血管內科醫師,因該症候群會有隨時猝死可能,在和病人討論病情後,建議放置體內去顫器(ICD)做為初級預防,以避免憾事發生,然而病人因擔心傳統的體內去顫器所帶來的風險和後遺症,也不太希望外觀上有太大的變化,因此選擇目前最先進的皮下體內去顫器(SICD)。

布魯蓋達症候群 40歲男性易好發

新竹臺大分院心臟血管內科林廷澤醫師表示,布魯蓋達症候群是一種體顯性遺傳性疾病,也是「突然猝死症」的一種,好發於東南亞,尤其是男性(男女比約9:1),其盛行率高於歐美國家的兩倍以上,平均每年約1%的病人會因心室心律不整而猝死,好發於40歲前後,尤其多在睡夢中發生;目前透過放置體內去顫器是最佳治療方式。

皮下體內去顫器 美觀且感染風險低

皮下體內去顫器與傳統的ICD相比,比較沒有導線故障及感染的風險,且不會造成血管阻塞,也更美觀,對於兒童及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更為合適,但健保目前不給付,需要病人自費。林廷澤醫師進一步表示,利用皮下體內去顫器可以讓病人免除隨時猝死的心理負擔,手術過程約兩小時,因為不用經過血管,所以術後的傷口很小且不會有出血和血塊的後遺症,病人在手術當天即可下床行動,術後的胸部X光顯示沒有傳統體內去顫器會有的氣胸或是血腫等後遺症,兩天後便順利出院。

體內去顫器避免猝死 早期診斷避免憾事發生

臺灣為布魯格達症候群的好發地區,簡單的十二導程心電圖即能讓醫生和病人提高警覺和早期診斷。體內去顫器是目前唯一可以證實避免猝死的治療,新竹臺大分院日前成功完成該院前所未執行過之皮下體內去顫器置放術,也是全台灣第五例。

林廷澤醫師強調,心因性猝死多發生在中壯年,因為猝不及防常讓許多家庭和親人心碎,能及早診斷出遺傳性高風險猝死心臟病,不僅能夠挽回一條人命也能讓家庭免於破碎。

【延伸閱讀】

心因性猝死防不勝防? 醫:這些族群有辦法

跑兩步就狂喘? 當心「心臟爆擊」隨時會猝死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81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不正常的生活習慣,是慢性疾病、癌症、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形成的原因。 為了防止這些疾病的發生,適度的運動,和均衡攝取營養的飲食,是相當重要的。 而營養價值高卡路里又低並且能預防癌症的就是「香蕉」。一天吃兩根香蕉,就能有效地改善體質;此外,香蕉價廉、馬上就能食用、攜帶又方便,是維持健康的營養素,真可...

閱讀詳情 »

大白菜還有這樣神奇的作用你知道麼,我想你也不知道,我看到的時候覺得自已以前太低估大白菜了,決定今天回家就把家裡的大白菜拜一拜,白菜君,一直以來忽視你是我的錯,原釀我。 曾經跟著一位老中醫學習,直到現在還對他說的話記憶猶新,每次高血壓和便秘的患者開完方子以後,他都會要求病人吃一陣子大白菜。他經常說大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56歲老婦,4年前罹患後腹腔惡性腫瘤,即使進行手術切除,但由於腫瘤位於體內極深處,無法完全清除乾淨,醫師告知1年內恐復發,且不知道能存活多久,在絕望之際,她搜尋文獻發現,褐藻多醣可提升免疫力,期望藉由輔助療法得到一線生機,至今癌症未復發。針對癌症治療,雖然已有手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64歲的老翁,被診斷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卻以為只是老人咳,而沒有認真配合治療,結果一次肺炎感染,導致呼吸衰竭,緊急送醫插管急救,才撿回一命。老翁出院後除了乖乖服藥,還搭配肺部復健運動及補充營養,原本因COPD導致體重過輕的他,治療後體重上升了5、6公斤,...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