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立秋後氣溫直直降 心血管疾病易好發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立秋之後,氣溫跟著下降,尤其是早晚溫差極大,各大醫院急診室,有不少心血管疾病患者就醫;醫師提醒,心血管病人常在秋冬發作,主要原因和肥胖大有關係,肥胖常會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血管會有不好的膽固醇沈積,以致在氣溫降低,血管收縮後,就引起嚴重病況。

開業醫張嘉麟醫師表示,BMI大於24就是超重,若大於27就是肥胖,肥胖會使得冠狀動脈容易堵塞,一旦氣溫下降,就會導致血管收縮後,使得心血管疾病易於發作;所以,想要避免心血管疾病,維持健康的體重很重要。

要有正常的體重,良好的飲食與運動是不二法門!張嘉麟醫師指出,飲食上就應少吃高膽固醇的食物,紅肉、蛋黃、海產等就要少吃,尤其是秋天正是螃蟹盛產時期,更是要忌口,以免膽固醇攝取過多;至於秋天外出運動,則是不要太早出門,而且要做好保暖,並應記得要規則服藥。

另外,有研究顯示,地中海飲食強調Omega-3可防範心血管疾病,至於有哪些食物有Omega-3呢?張嘉麟醫師說,深海魚的Omega-3最多,其他還有納豆、紅麴以及深綠色蔬菜,都對於降低膽固醇有利;而且應多攝取含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可幫助腸胃道消化及排便,都可使膽固醇能夠正常。

更重要的是,要預防心血管疾病發作,一定要謹聽醫囑定期檢查和規則服藥控制三高!張嘉麟醫師以自己岳父和友人母親舉例指出,岳父在十年前有心血管疾病,曾經建議他及早定期檢查,但是卻不以為意,就在有一年去大陸時,發生心肌梗塞,結果就一去不回,令家人相當扼腕;友人的母親因為覺得胸悶會喘,於是建議做心導管檢查,這位友人的母親原本也不認為有那麼嚴重,不想做檢查,但仍聽從建議去醫院,沒想到一到急診室,就發生中風,所幸急救及時,而免於不幸。

張嘉麟醫師強調,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在出現心血管病況時,往往不會不舒服,最好能定期安排做心電圖檢查,就可以及早發現心臟是否有堵塞,就能及早接受治療。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130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在急診創傷病人中,有不少手外傷的病患,包括撕裂傷、壓砸傷以及創傷性截肢等,治療上都需整形外科專科醫師的評估,以擬定專屬治療計劃。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鄭旭棠指出,手外傷病情較為複雜,除了得詳盡評估,必要時也得接受手術治療,且術後患者得配合規律門診追蹤換藥,才能...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1名35歲年輕陳姓男性患者,因為發生車禍被緊急送至童綜合醫院急診室,經過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除了出現肝臟脾臟撕裂傷外,還意外發現腎臟竟然有1顆腫瘤。所幸肝臟脾臟撕裂傷只需觀察不需手術處理,等肝臟脾臟修復且病況穩定後,再由泌尿科主任進行達文西手術,做部分腎臟切除手術,藉...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2大支柱型產業,資訊科技與生物醫療生技,總統蔡英文於2020台灣醫療科技展開幕致詞時強調,將加強雙方合作,力求醫療產業數位轉型,在新冠肺炎時代,能幫助台灣與世界接軌。2020是台灣相當關鍵1年,台灣除了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中扮演重要角色外,當全世界正面臨新冠疫情挑戰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早產兒容易引發呼吸窘迫症候群、肺支氣管發育不良、視網膜病變等症狀,臨床研究也指出,極低體重早產兒更容易出現神經動作、心智、語言等有發展遲緩問題,因此出院後仍需長期持續照顧及追蹤。林口長庚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江明洲醫師指出,為協助早產兒各項追蹤服務,院內設置專職個案管理師,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