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立體定位放射治療 可提升腫瘤控制率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傳統癌症患者在進行放射治療時,常得進出醫院三、四十次、花費近2個月才能完成整個療程。而身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 (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以下簡稱SBRT) 衍生自顱內的立體定位放射手術(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可針對腫瘤給予單次較高劑量的放射線照射;加上近年來醫療技術的進步,其治療成效也逐漸為臨床肯定,是一項新興的放射治療技術。

奇美醫學中心放射腫瘤部主治醫師陳佳群表示,身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透過提高生物等效劑量(biologically equivalent dose),期望能因此提升腫瘤控制率,並將總治療次數控制在五次以內,可減輕病人長期奔波醫院的辛勞。

然而,在給予腫瘤高劑量放射線的同時,最擔心的就是腫瘤附近正常器官所接受的劑量也會隨之增加,間接導致副作用發生機率上升。為了避免這樣的狀況發生,除了利用電腦斷層來做治療前的模擬定位外,依據病人情況,在每次治療時配合使用影像導航或呼吸調控技術,也可有效提高放射治療的精準度。

但是並非所有癌症病人都適合使用SBRT!陳佳群指出,目前臨床上,最常將SBRT應用在不適合或是沒有意願開刀的早期肺癌病人、或轉移腫瘤的部位及數量較少,特別是轉移部位為胸腔、腹腔內器官的病人。此外,腫瘤體積小於3、4公分的病人,也較適合接受SBRT,療效相對也較好。陳佳群建議民眾,倘若病人病況適合執行SBRT時,可主動向醫療團隊尋求專業建議,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1881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8)日宣布新增384例本土病例,123例境外移入。以地區來看,新北146例為最多,其次為高雄市58例,台北54例。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新北仍在增加,高雄有50例與娛樂場所有關。花蓮縣的個案以PUB延伸感染偏多。 ▲今日本土病例有384...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肺動脈栓塞會使患者出現呼吸喘、缺氧等症狀,嚴重甚至危及生命,但因臨床表現多為喘、胸痛、咳嗽等沒有較特殊的症狀,導致許多患者難以第一時間察覺。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心臟血管內科張耿豪醫師指出,長期臥床、惡性腫瘤、口服避孕藥、吸煙、慢性疾病等都可能埋下危險因子,一旦肺栓塞發生,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新竹報導】出生還沒滿月的寶寶,哭鬧不休,怎麼哄抱,都無法安靜下來,這是新手爸媽的惡夢,新竹台大分院小兒部主治醫師陳政宇表示,常見兒科急診病因眾多,例如:疝氣、腸胃炎、腸套疊,以及對配方奶的牛奶蛋白成分過敏,家長應該提高警覺,如發現幼兒異狀,務必儘速就醫。 陳政宇說明,由於寶寶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