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端午吃粽血糖失控? 營養師教糖友健康吃

1位70歲罹患糖尿病的爺爺,長年聽從營養師建議,遵守用餐步驟、確實控制飲食,血糖一直控制得不錯。但有次例行回診追蹤時,卻發現爺爺某幾餐的飯後血糖高達230mg/dl、糖化血色素(HbA1c)超過7.5%。經營養師詢問了解後發現,爺爺在那幾餐吃了1整顆粽子,引起血糖飆升。後來聽從營養師建議,1次最多吃半顆,並先吃蔬菜再吃粽子,血糖總算得到有效控制。

端午節即將到來,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大快朵頤享用粽子,糖尿病患更應謹慎食用,若攝取過量,會讓血糖及糖化血紅素升高;台北慈濟醫院張郢芳營養師提醒,糖尿病患的正常血糖標準應為80到160mg/dl,而一般人糖化血色素約5.7%左右,糖尿病患最好能控制在7%以下。若血糖長期居高不下,就像讓身體一直泡在糖水裡,恐怕會引起眼睛、心臟、腎臟等器官病變。

建議民眾最好將粽子當做正餐食用,而非點心。而常搭配粽子使用的甜辣醬、辣椒醬、醬油膏等沾醬,會增加鈉含量攝取,最好避免。張郢芳營養師特別叮嚀,建議搭配當季蔬菜、水果,補充纖維質,才能達到均衡的營養。若自己包粽子,可選擇含蛋白質的滷豆干丁,以及富含纖維質的香菇、竹筍、杏鮑菇、紅蘿蔔等蔬菜,並使用水煮的方法,減少油脂量的攝取,降低身體負擔。

大部分的粽子都是以糯米為主料,較不易消化,食用過量可能引起腹痛、脹氣。罹患慢性腎臟病者,要避免食用高磷的雜糧養生粽;高血壓、高血脂等心血管族群,則要注意油脂和鈉含量的攝取,避免沾醬;而小孩和老人在食用粽子時,一定要細嚼慢嚥,最好採用「分享餐」的概念與家人分享食用,酌量淺嚐就好。總之,粽子雖然美味又應景,但切記酌量享用,過個輕鬆愉快的端午節。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香港昨公布82例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其中1人是從台灣赴港後在隔離期間被驗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6)日證實該名個案為50多歲的國人女性,指揮中心今已透過香港提供資料連繫上人,其在7月27日入境香港...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吳清河/台中報導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等環保團體及約20 個醫界團體,今(6)日為8月8日當天的反空污大遊行暖身,前往台中市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陳情,中部地區不少人士前來參加,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醫師呼籲大家屆時一起站出來反空污,骨科專家王教醫師更在現場警告,空污會造成骨質疏鬆,之...

閱讀詳情 »

【台北訊】2019-2020年吳尊賢愛心獎頒發給肝病權威醫師許金川、來台奉獻54年的修女裴嘉妮以及推動臨終照護與尊嚴善終的中華民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公視為三位獲獎者特別製作紀錄短片,將在8/8(週六)起,於公視頻道播出。 發揚愛心、鼓勵善行,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每兩年評選國內各地深具愛心、富有...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錯誤觀念怕吃西藥會害「腰子壞掉」,一名55歲的男性糖尿病患,竟長達5年再也沒看過醫師、也沒吃藥,平常只靠飲食和運動控制血糖,近來連續2周食慾不振,還出現雙腳浮腫的現象,這才到醫院求診,檢查血糖雖然正常,但肌酸酐高達8毫克/毫升(正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