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端午節連假守護家人不返鄉 調適居家生活降低防疫疲勞

端午節連假守護家人不返鄉 調適居家生活降低防疫疲勞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本土疫情延燒,全國3級緊戒維持近1個月,各企業陸續調整為居家上班,學校遠距上課,民眾不出門宅在家,隨著疫情持續,天天看著確診相關新聞,不免容易出現憂鬱、焦慮等情緒,心裡快要悶出病來。面對突來的生活改變,如何宅在家不悶壞,保持正向思考呢?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姸安給予以下6點建議:


1.心態放輕鬆,要警覺但不要緊張:以暫時休假的態度,做好自我防疫,保護自己及家人。


2.安排結構化生活,有效時間管理:防疫在家,生活更需要規律,長時間混亂的生活作息,反而容易焦慮失眠。如居家工作應規劃工作和休息時間,建立生活的儀式感,整理思緒,讓自己有學習新事物的動力。


3.以正向幽默的角度看待疫情新聞:學會苦中作樂能力,找尋生活小確幸。倘出現焦慮、憂鬱的情形,應減少看疫情資訊的頻率,轉移焦點做一些讓自己放鬆的事,如聽音樂、追劇、跳舞、運動、線上課程學習等。


4.以電話或網路視訊關懷親朋好友:社交隔離後,宅在家容易有失聯感及焦慮,藉由主動聯繫突破心中的孤立感,找到情感連結。


5.保持居家運動習慣:長期待在家裡無法外出也是種壓力,建議在家適度伸展筋骨,看視頻學習瑜珈、跳舞等運動,或在陽台曬曬太陽,皆有助於身心放鬆。


6.對疫情控制保持信心!


施姸安指出,疫情改變生活型態,學童遠距教學紛紛上線,雖多了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但家長忙著多頭燒,為了避免摩擦,父母要學習分工分時休息,彼此互給空間,如一人在客廳,另一人在房間;安排小朋友居家運動课程,跟著影片跳舞或運動兼顧健康。


疫情未歇,端午節即將到來,施姸安表示,不要返鄉造成人流群聚,避免將風險帶往老家,勿以不孝的框架綁住彼此,防疫不防愛,平時多以電話視訊關懷家人,告知長辈防疫資訊,傳播正能量減少焦慮的情緒,或寄送愛的包裹,如防疫物資、健康食品、將返鄉交通費轉成紅包等等都是愛的表現。


最後,施姸安提醒,疫情期間減少外出,端午佳節勿返鄉,做好自身防疫就是愛家人最好的表達,面對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須做好身心調適,正向思考才能與疫情和平共存,倘焦慮不安已嚴重影響生活,則建議盡速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更多NOW健康報導
▸21天內奪走近300條人命 難道是超前「不」署惹的禍?
▸彩雲颱風帶來豪雨為南部解渴 汗皰疹患者無奈成受災戶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國外醫學文獻統計,近8成人一生中,會有一次以上失去工作能力的嚴重下背痛,而引起下背疼痛的原因,多為身體負重過大、姿勢不良、脊椎退化等。臨床上,就有一名52歲陳姓男子,多年前因背痛纏身,進行多次藥物、電療及復健治療後雖有改善,但因工作關係,需長期搬運重物,脊椎負重太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北市一名女子因性交疼痛、分泌乳白色液體,求診後才發現是在旅館泡澡而感染念珠菌,經過醫生檢查後,開立陰道塞劑來減緩感染帶來的不適,並建議於睡前使用,並叮嚀隔天起床後會有分泌物流出。但是,這名女子隔天起床後,便發生陰道出血,擔心是陰道「生病」,又再求醫後才發現,原來是陰道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王馨儀報導)一名13歲陳姓少年,某日跌倒不以為意,一週後手腕逐漸腫脹疼痛,檢查後發現竟已骨折。經醫師詢問下得知,少年每天都要喝一杯碳酸飲料,卻很少接觸含鈣食物,也不愛喝牛奶;小兒科醫師潘俊伸表示,青少年時期若沒有存夠骨本,將來發生骨質疏鬆的機率就會提高。 潘俊伸表示,門診中遇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台灣預防保健協會於今日舉辦成立大會;該協會是自各大醫學中心、醫療院所集結的預防保健團隊,以全國醫療單位為媒介,針對專業醫師、藥師、護理人員等醫療團隊,共同震盪國內外醫療界最新研究資訊,與民共饗,讓民眾有管道汲取正確的保健知識。台灣預防保健協會的源起,主要是趙順榮藥師對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