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竹苗唯一全時間待命葉克膜照護團隊 臺大新竹分院救援保住病患性命

【記者羅林/新竹報導】
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為竹苗地區唯一全時間待命的葉克膜照護團隊,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心臟血管內科廖敏村醫師,該院目前有六位心臟血管外科專任醫師與四名體外循環師,可以接受24小時葉克膜支援與開心手術;在蔡孝恩醫師的帶領及心臟血管外科團隊的努力下,每年開心手術有200例,自2011年從署立醫院時代改制為台大分院後累積案例已經突破1200例,且自2013年起至今已經多次協助院外及跨縣市之葉克膜緊急醫療,到目前已經累積35例院外支援,涵蓋桃竹苗各大醫院。

一位21歲的周先生,突然在家昏倒失去意識,家人當下發現後馬上聯絡119,並進行心肺復甦術,救護人員到場後發現病人無意識、無脈搏,使用自動電擊器檢測後發現病人心律需要電擊,因此執行自動體外電擊術,並持續急救施予心肺復甦術。立即送往附近醫院急診救治,在急救期間病人的心電圖一直呈現心室顫動的心律,即使使用體外電擊仍無法恢復心律。因此急診室醫師緊急連絡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心臟血管外科蔡孝恩醫師,表示病人需要葉克膜支援。因此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立刻啟動葉克膜團隊,跨縣市前往桃園協助裝置救援。

竹苗唯一全時間待命葉克膜照護團隊 臺大新竹分院救援保住病患性命
▲電氣燒灼手術位置。(圖/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提供)

廖敏村醫師表示,從蔡孝恩醫師接到電話,一直到葉克膜裝置完成至回復穩定循環,僅花費約90分鐘,期間病人一直呈現反覆心室顫動,總共電擊十多次。因心臟無法穩定運轉將血液輸送到全身器官,只能依靠葉克膜體外循環的方式,維持病人的血液輸送。最後在葉克膜的維持下,體外電擊術才順利將心臟整流回正常心律,同時將病人轉至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心臟科加護病房,亦緊急照會心臟內科團隊,以協助後續的照護。

廖敏村醫師說明,病人到達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的第一張心電圖雖呈現正常竇性心律,但經悉心判讀後發現為「沃夫-巴金森-懷特症候群(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 WPW syndrome) 」,此心律不整有猝死之風險。其院外自動電擊器的紀錄也顯示,當時病人接受體外電擊術後,心律變成心房顫動的節律,但很快又變成心室顫動,該心律不整即是造成病人到院前心臟停止的原因。因此,醫護團隊緊急安排電氣燒灼手術,使用傳統電燒方式以根除病人之沃夫-巴金森-懷特症候群。病人也在術後第四天順利移除葉克膜,並且在十二天後順利出院。出院時病人意識清楚正常,活動自如,沒有留下神經學的後遺症。

廖敏村醫師亦表示,急救生存之鏈的每個環節都很重要,如果沒有蔡孝恩醫師團隊的葉克膜體外維生系統的協助,本案病人當下即可能猝死。「沃夫-巴金森-懷特症候群」的發生率雖約為千分之一到三。時常是在兵役體檢時被發現,終其一生約有百分之三到四的猝死風險,是屬可免除兵役的心律不整問題。鑑於醫療進步,現今可透過微創電氣燒灼手術,達到根治而免除猝死的風險。目前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在心律不整電燒手術方面,包含傳統與3D定位電燒手術,每年已經超過200例,在心臟血管內外科團隊共同合作下,一同攜手照護大新竹地區民眾心血管問題。

相關推薦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近期前往中國大陸仍得小心被蚊子叮出病!疾管署今(12)日發布警訊,因為中國大陸當地的登革熱疫情上升且處於高峰,今年以來已經有13省、累計超過7800例的本土病例,是當地5年以來的新高,且疫情目前還沒有趨緩,值得注意的是,連過去少見登...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一口爛牙的孩子比率不低,根據衛福部過去調查,6歲的孩童蛀牙率已經來到近8成,為了預防學童蛀牙,衛福部已經決定開放「氟鹽」進入校園營養午餐,時間點可能落在明年,食藥署今(12)日則先一步預告修正「包裝食用鹽品之氟標示規定」草案,要...

閱讀詳情 »

▲預防子癲前症,應於懷孕初期接受篩檢。(照/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孕媽咪發喘要當心!台中一名36歲的孕婦,身形較為福態,懷孕34周時突然出現血壓高、呼吸喘和水腫等情形,緊急送急診,診斷為「子癲前症」,狀況一度危急,所幸經藥物降血壓、施打胎兒肺泡成熟劑以及靜脈注射硫酸鎂控制痙...

閱讀詳情 »

▲用藥應規律,補吃藥必須掌握「時間切半」原則。(照/台中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忘記按時間吃藥,相信是每一個人都曾發生過的經驗,但事後匆匆忙忙想起來時,到底該怎麼「補吃」才正確?台中慈濟醫院藥師謝蕙霞提醒,門診常發現有病人忘記吃藥又隨時補吃,事實上,補吃藥時應掌握「時間切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