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篩檢擴大!曾接觸國外人士冒症狀 百貨、外送等高風險職業就可驗

▲(照/指揮中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防堵新冠肺炎擴散,國內通報採檢的定義再度擴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9)日再發出醫界通函,修訂「COVID-19(武漢肺炎)社區監測通報採檢及個案處理流程」,只要有症狀、發病前14日內又曾與來自國外人士密切接觸就可經醫師評估採檢;另外,運輸、百貨、餐廳或娛樂場所、食品外送等較高職業暴露風險者也比照。

修訂後的「COVID-19(武漢肺炎)社區監測通報採檢及個案處理流程」規定:具發燒/呼吸道症狀/不明原因腹瀉等症狀,但不符合通報定義之個案,醫師認為有進行 SARS-CoV2檢驗之必要者,例如(但不限於)發病前14日內曾與來自國外無發燒/呼吸道症狀人士密切接觸,或本身為具較高職業暴露風險者。

另上述條件的較高職業暴露風險包括:(1) 需要近距離頻繁接觸不特定對象之人員或可能感染 SARS-CoV-2 但尚無症狀的人員,如交通站場、運輸工具、商場、百貨公司、餐廳、娛樂場所等人潮較密集之場所或從事食品外送、防疫旅館等第一線服務人員。(2) 進出高風險場所(如醫療院所、處理 SARS-CoV-2 檢體之醫學實驗室)之工作人員,如醫療照護工作人員、承攬商勞工、派遣勞工、清潔人員、傳送人員等。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此次修訂是基於國內檢驗量能足夠而放寬,並在上周經專家小組討論決定,與近來彰化普篩事件無關。莊人祥指出,目前國內正常檢驗能量為一天可驗7400人,而目前實際檢驗量為每天平均200件。

照片來源:指揮中心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日喝8瓶感冒糖漿解痛… 她20年偏頭痛惡化還成癮

高中以下陸生、小明即起開放返台! 14天隔離期滿全面普篩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7歲小女孩一年前患上腎母細胞瘤,肚子腫大得像“十月”。近日,在重醫大附屬兒童醫院泌尿外科數位專家的努力下,終於將3.9公斤重的巨大惡性腫瘤成功摘除。 記者昨日在病房裡,見到了剛剛度過第七個生日的小春楠。目前,她的恢復情況良好。她最大的夢想是:“等身體好了,就去動...

閱讀詳情 »

她已經活了110年了,但是她仍然是身穿高跟鞋,噴灑著香水,沒錯,此人就是嚴幼韻。所謂的含著金湯勺出生,就是像她這樣的吧。她出生於1905年的浙江寧波,是復旦大學最早入學的女生,也是是第一個將小轎車開進大學校園的校花。她的一生,可以說是傳奇。   ▼在1927年,就讀與上海滬江大學的嚴幼韻轉...

閱讀詳情 »

眼睛是靈魂之窗,非得好好保護不可。但有時候我們的視線內會出現一些「懸浮物」,看起來像蟲子的變形物體,那些究竟是什麼呢?這其實就是「飛蚊症」,一起來看看更詳細的解說。   ▼有時候你會發現視線裡出現一些透明的污點,看起來像隻小蟲。然而只要你定睛一看,這些影像又不見了,只是一轉移視線,它們又出...

閱讀詳情 »

老化,是骨質疏鬆的一大主因,然而,營養不良、鈣攝取不足,長期久坐辦公室、少曬太陽、缺乏運動者,也是骨質疏鬆的高危險群!  預防骨鬆,應從日常生活飲食與習慣做起,掌握補鈣要訣,有助維持強健的骨骼。 1. 攝取高鈣食物:乳品含有豐富鈣質的來源,每杯(240毫升)低脂乳品約含240 毫克的鈣質,可提供青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