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精準診斷「全身性紅斑狼瘡」不再是難事! 台灣國衛院找出關鍵基因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身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等自體免疫疾病,最怕診斷太晚,造成難以挽回的破壞,尤其是症狀輕微的全身性紅斑狼瘡(SLE)臨床上很難及早診斷,國衛院今(8)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與台中榮總、高醫大合作找到了MAP4K3 (又名GLK)蛋白激酶基因變異正是SLE關鍵致病因子,藉此可精準診斷全身性紅斑狼瘡。

根據國內統計,自體免疫疾病是國人十大重大傷病第3名,也是門診第3常見疾病。而自體免疫疾病是一種人體內的免疫系統異常活化、而攻擊自己身體正常細胞的疾病。

自體免疫疾病往往難以早期診斷出來,因而延遲了治療時機。患者飽受病痛之苦,必須終生治療與用藥,承受藥物引發的副作用,因此自體免疫疾病的早期診斷與治療是醫界長久以來的挑戰。

國衛院免疫醫學中心特聘研究員譚澤華表示,臨床上很難及早診斷症狀輕微的SLE,並且發現SLE患者多為女性,每10人就有9人為女性,且病患家族中也常發現不只一位家人罹患SLE,研究團隊自2009年起便研究SLE致病成因與精準的生物診斷標記,分析臨床檢體及基因改造小鼠研究,2011年首度發現調控發炎反應的酵素蛋白激酶GLK是自體免疫疾病SLE的致病關鍵。

再歷經7年研究,譚澤華說,研究團隊證實GLK過量表現在SLE病患的T淋巴細胞中,誘發IL-17A細胞激素大量產生,是造成許多自體免疫疾病的元凶。此項研究已在今年10月發表於風溼病醫學領域研究型第一名期刊《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研究團隊這一次是結合了中榮及高醫兩端的SLE病患檢體,以深度次世代基因定序分析健康者、SLE病患、病患家屬的DNA樣本共431例;研究發現高達4成的SLE病患帶有GLK基因的體細胞性基因變異或遺傳性基因變異,這些基因變異造成GLK的mRNA或是蛋白質過度穩定而增量,因而誘發IL-17A細胞激素產生,導致自體免疫疾病。

譚澤華表示,國衛院免疫醫學中心團隊是全球首度為MKRN4基因驗明正身,推翻科學界既往認定MKRN4為「假基因」的概念,研究證明MKRN4實為帶有重要功能的泛素酶,若能定期追蹤帶有GLK基因變異的女性家族成員,可望藉由基因檢測篩檢,提早在輕症時即診斷出SLE,以利及早治療。

國衛院強調,目前國際上研發的治療自體免疫疾病療法著重於生物製劑,如:抗IL-17A抗體目的在抑制細胞外過量的IL-17A,然而抗體藥發展成本較高,研究團隊已掌握開發可精準鎖定GLK的小分子抑制劑,直接從源頭關掉、使IL-17A無法產生,具有潛力發展為成本較低的自體免疫疾病小分子標靶藥物,期待進一步推展臨床試驗。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中醫診所傳分拆「清冠一號」報健保 取巧?違法?健保署說話了

糖尿病人患視網膜病比率上升! 北市卻有近5成病人沒做每年1次眼底檢查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1.頭暈耳內感染 夜間驚醒後感覺頭暈目眩,房子天花板都在轉,可能患上良性體位性眩暈。患者多為50歲以上女性,其病因是炎症或感染導致的內耳碳酸鈣晶體脫落,耳內平衡系統紊亂並向大腦發送混亂信息,進而導致眩暈。 2.頭痛頭痛症或磨牙症 定時頭痛症多見於中年人群,每晚頭痛定時發作,通常為凌晨1~3點。叢集性...

閱讀詳情 »

翻攝yinews,下同 人體自身補腎法 1方法一: 每晚臨睡前將兩手背緊靠腰部,仰臥於床上,5-10分鐘後,其熱感會逐漸傳遍全身。 開始時,雙掌被腰壓住會出現麻脹現象,3-5天后即可適應消除,雙腿會感到輕鬆靈活。 常酗酒的人,腦門還會滲出汗珠,有的腰部會出汗。 這是因為人的兩手外勞宮緊貼二腎後,雙...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下同)  醫學專業校稿:王興,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胸外科醫生 廚師不愁吃,裁縫不愁穿,那醫生愁看病嗎?凡事無絕對。中間戴帽子的青年人叫陳志剛,37歲,河北保定一家醫院的放射科醫生。2015年7月他洗澡的時候,突然發現左胸鎖骨下有一個突出的東西。...

閱讀詳情 »

  女網友在捷運上發現「野生的小鮮肉帥哥」想要偷拍,但喬完鏡頭下一秒就卻看到帥哥竟然… 中國小伙在伊朗意外撞倒老婦,而她提出的賠償竟然是:把我兩個女兒都娶回去!最後竟然... 韓國正妹穿2.44美元大陸拖鞋...5分鐘內腳流血不止竟然變殘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